原标题:走进福建理工大学 感受百年老校焕发新活力
“媒体朋友们,欢迎来到福建‘最年长’的大学。福建理工大学发端于著名翻译家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等乡贤名士创办于1896年的‘苍霞精舍’……”
4月16日下午,记者跟随“主流媒体福州大学城巡礼”活动采访团队走进福建理工大学,走访参观土木工程综合实践中心、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和福建省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研究中心等特色场所,近距离感受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的新活力,共话校媒共建服务教育强省建设新篇章。
“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基因共鸣令人震撼”
“这些研究都证实了海峡两岸古今人群在基因上均具有连续性和亲缘性……”在福建理工大学南岛语族展示馆,福建理工大学南岛语族研究院研究员、副教授敖鹏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福建理工大学南岛语族展示馆是国内首家多学科综合性的南岛语族展示平台,通过聆听讲解,记者们对南岛语族研究在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据介绍,南岛语族是世界最大的海洋族群,涵盖近4亿人口、近1200种语(方)言。该展示馆采取数字展陈与传统展陈相结合的方式,从语言学、遗传学、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研究角度,通过视频、图片、文字、沙盘、实物等形式,多角度证明南岛语族起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东南沿海,进入台湾,并向东南亚和大洋洲、非洲扩散。
今年3月,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副总统阿伦・帕利克参观南岛语族展示馆时,对福建理工大学在深化南岛语族文化研究交流中的引领作用给予充分肯定,称“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基因共鸣令人震撼”。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课题,南岛语族的起源与迁徙历史承载着太平洋地区数千年来的文化精神传承。随着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持续深入,必然有更多证明两岸同宗同源、血脉相连的史实资料被发现。”敖鹏在讲解中表示。
校园内诸多文化场馆,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
“当前,学校形成了‘大机电’‘大土木’‘大海工’和特色新文科的‘三大一特’整体布局,全力向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迈进。”福建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李绚在活动中表示。
据介绍,从2002年升本以来,福建理工大学抢抓办学机遇,紧密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推进国际化办学,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交融,实现每10年迈上一个新台阶,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成功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2024年获批需加强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福建理工大学历史底蕴深厚,是福建历史最悠久的本科高校,也是福建工业教育的开拓者。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福建理工大学前身“苍霞精舍”历经岁月洗礼,在建筑与机电领域人才辈出,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同时,该校在文化方面的建设也让记者印象深刻。
在悬鱼馆内,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悬鱼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讲解员告诉记者,闽东北悬鱼以尺度广大、文字丰富见长,极具地域特色,是地方建筑历史与建筑文化的绝佳反映。
在e设计・苍霞艺术创意中心,由师生参与制作的福建寿山石、德化陶瓷、中东青玉、乌金石、红花梨、玉石、崖柏、竹子、书画等精美艺术品,让记者团流连忘返,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叹为观止。
“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跨学科的,有不同的文化沉淀和积累,呼应了历史上古琴塑造人、培养人的功能。”在福建省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研究中心,现场弹奏一曲古琴《高山流水》后,中国传统音乐学博士、福建理工大学副教授陈志强告诉记者,同时,这也道出了福建理工大学校园内诸多文化场馆在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方面的奥秘。(李东宝)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