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云南普洱市的咖啡鲜果采摘工作已接近尾声,初加工后的咖啡豆进入集中运输期。山路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络绎不绝,将经过初加工的咖啡豆源源不断运往东部沿海。数字货运平台运满满数据显示,2024年云南咖啡豆外运量超10万吨,同比增幅达137.7%,其中普洱市发货量占比超六成,稳居全省首位。
双向奔赴 从产地到消费地架起“直通车”
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南岛河村,云南耘达咖啡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内,一条投资近700万元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据负责人史斌介绍,这条生产线日处理咖啡鲜果达150吨,年加工能力突破1.5万吨,目前正在为苏州金猫咖啡赶制一批一级咖啡豆。
厂房外,一辆通过运满满平台预约的17.5米厢式货车已提前抵达。司机杨师傅是位拥有20年货运经验的老司机,常年奔波在云贵高原与长三角之间。2022年,他通过运满满平台与史斌建立合作,因运输高效、服务可靠,逐渐成为固定承运方。两人合作两年多来,累计完成咖啡豆运输订单40余次。
4月2日傍晚,杨师傅载着28吨咖啡豆从耘达咖啡启程,途经广西、湖南、江西、浙江,最终于4月5日下午抵达苏州仓库。全程2700公里,72小时准时运达。与此同时,史斌通过运满满APP实时追踪轨迹,并在货物签收后即刻收到电子回单。杨师傅透露,这已是2024年第四次承运普洱咖啡豆,预计全年往返频次将超过15趟。
从出山困难到交易省心 云南咖啡数字化升级
史斌的咖啡事业变迁,映射着云南咖啡产业的升级之路。2022年,为贴近原料产地,他将公司从昆明迁至普洱,引入自动化加工设备,推动年销量从1500吨跃升至2023年的近5000吨,2024年有望突破6000吨。产能扩张的背后,物流瓶颈曾是一大挑战。
“过去云南山路难行,传统物流需多次中转,不仅耗时长达7天,咖啡豆受潮损耗率更超5%。”史斌回忆,20年前单次运输仅2-3吨,需等待多日才能凑齐一车货。2015年尝试运满满平台后,运输时效缩短至3天,损耗率降至1%以下。“现在一车货值近200万元,通过平台直发每趟节省约3000元,全程可追踪、票据自动化,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杨师傅则分享了专业运输心得:“咖啡豆娇贵,篷布必须三层覆盖,防雨防尘。我每季度更换全新篷布,两年已更换12块。”这种精细化操作,正是云南咖啡品质保障的重要环节。
双向赋能 破解“高成本低效率”行业难题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普洱、保山、临沧等地构成云南咖啡核心产区。随着产业升级,云南咖啡豆外运需求激增。运满满平台2024年统计显示,普洱至苏州线路热度居首,保山咖啡豆则主要流向上海、钦州等地。东部沿海省份中,江苏、上海、广东年消费云南咖啡豆均超万吨。
“我们通过数据智能构建‘产地直发’网络,筛选认证3.6万名高原特需车型司机,将产区到销区的平均匹配时效压缩至6小时。”运满满负责人表示,平台同步建立司机技能培训与货主信用评价体系,2023年纠纷率同比下降42%。对杨师傅而言,这种模式带来切实收益:“扣除油费、路桥费,每趟净收入约4000元,较传统接单方式增收20%。”
从拖拉机辗转到数字化直运,从区域性农产品到全球供应链商品,云南咖啡豆的“出滇记”,正书写着中国农产品物流变革的鲜活样本。
云南网记者 陈思蒙 通讯员 王林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