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轮光伏抢装潮进入尾声,需求下滑引发主产业链跌价。4月18日,多晶硅主力合约(PS2506)低开,盘中最低价触及37390元/吨的低点,创上市以来新低。截至收盘,报37615元/吨,涨跌幅-6.35%,本周累计下跌9.94%,为上市以来最大周跌幅。
各环节光伏现货价格同步下跌。根据InfoLink披露,电池片领跌市场,周内跌幅近9%,硅片市场价格在电池片的领跌下快速下行,多规格价格高位松动。在全行业仍处于自律减产阶段的背景下,光伏价格与需求下跌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引发本轮光伏价格与需求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是“430”和“531”两大政策节点。“430”节点指的是工商业分布式项目需在4月30日之前完成备案并网,才能锁定原有补贴或固定电价政策。“531”节点指的是5月31日后新增项目将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电价由市场竞价形成,不再享受国家补贴。两个时间点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收益模式、全年需求走势、市场竞争格局具有重大影响。
“531”节点,即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下称“136号文”)。
政策落地后,企业为赶窗口期,抓紧投资建设,使得需求井喷式上涨,推动主产业链价格全线上涨,部分环节涨幅超市场预期。
而随着政策窗口临近,抢装告一段落,供应链转折到来。体现到价格,上周光伏主产业链的价格就有下跌迹象,本周跌势延续且跌幅扩大,核心原因是价格下移因素主要在于下游需求开始退坡。
136号文提出的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市场化交易将提升光伏发电的市场化水平,从长期视角看,政策调整带来积极影响。但政策掀起抢装潮后,需求陷入真空期,光伏企业亦面临更大经营压力。市场主要担忧两方面:首先、电站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会如何变化?其次,投资步伐放缓,国内需求会否持续衰减?
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抢装一旦结束,需求将进入真空期,由于政策要求全面并网和市场化交易,电站投资收益率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投资者会持续观望,重新审视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投资策略。
其中一名光伏企业负责人说:“市场化交易的方向是好的,但过程需要一步步来,突然进入全面市场化交易,电站投资方就不知道怎么投了,原本可以算出的回报率和回报年限,现在没有‘标准答案’,投资回报不确定,投资意愿相应地降低,导致需求缩减。”
对当前光伏产业来说,多重压力下,需求衰减的冲击会让企业经营进一步承压。一方面,2024年四季度以来,全行业减产保价,既为缓冲价格下跌设置防守线,也为化解产能供需错配缺口,截至目前减产仍在持续,产能去化仍需时间。已披露的光伏一季报显示,企业单季度净利润续亏,环比亏损虽有所收窄,但也持续消耗现金流,企业经营压力并未得到缓解。
此前,光伏协会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预计,中国2025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在215—255GW之间,这意味着,相比2024年超过277GW的装机规模,2025年中国光伏装机规模将下滑。
光伏制造商不仅面临国内光伏装机增速下滑压力,今年的光伏出口规模也面临挑战。“本次关税对国产光伏企业也形成一定冲击,在中国本土生产的光伏产品出口美国几乎不可能了。另外,中国光伏厂商近几年布局的海外产能,将以什么方式输出也是不确定的。”另一位光伏企业人士对记者说:“我们希望政府能加快落实确定光伏163文件的具体细则,同时全行业减产自律也需要行政加码形成更规范、有效的措施。”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