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区县新闻】云南马关:飞天“药罐”护航千年古树
时下,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都龙镇辣子寨行政村南松村小组,只见1600棵古荔枝树在阳光下舒展着绿色的枝叶,米白色的花朵和绿色的小果如繁星点缀枝头。蓝天白云下,绿树丛林间,一架无人机正灵巧穿梭,药雾如薄纱般笼罩树冠,奏响了一曲科技助农的丰收乐章。
科技赋能破解虫害困局。作为当地特色产业,南松荔枝因肉质细腻、酸甜可口而备受市场青睐,但害虫的肆虐让果农们头疼不已。传统人工喷洒农药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还存在防治死角多、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往年这时候,臭屁虫能把果子祸害掉一半。现在好了,有了无人机的帮助,我们的古树荔枝今年一定会迎来大丰收。”南松村小组长陆兴高说道。
今年,马关县林业和草原局联合都龙镇人民政府引入植保无人机技术,组建由3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服务队,采用生物农药精准喷洒。无人机作业每天可完成150棵树的防治工作,较人工效率提升10倍以上,且药液穿透性强,树冠内外叶片能均匀着药。
“看着无人机作业,就像给荔枝树做了个‘药浴’,连树顶的虫子都无处藏身了。”辣子寨村党总支副书记陶玉英说。
智慧防控守护“致富果”。在操作现场,技术人员通过遥控终端设定飞行参数,无人机随即按照规划路线自主飞行。旋翼产生的下压气流使叶片翻动,确保药液360度全覆盖。相较于传统方式,用药量减少,防治效果却提升至95%以上。
看着高效的无人机作业,村民张桂芬欣喜地说:“以前背着药箱打药要忙活1个月,而且效果还不好,现在有了无人机,高效又实惠。”
据测算,通过科学的精准防治可保住产值20万余元的荔枝果实,预计今年南松荔枝可实现产值35万余元,促进农民人均增收8000元,让“红果果”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绿色发展描绘振兴图景。这场“空中保卫战”的背后,是科技兴农的生动实践。防治行动既守住了果农的“钱袋子”,又通过生物农药和精准施药技术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新思路。
夕阳西下,完成作业的无人机缓缓降落,果林间飘出的阵阵清香,仿佛在诉说科技赋能下的乡村新故事。这场“人机协同”的绿色战役,不仅守护了甜蜜的果实,更铺就了一条智慧农业的振兴之路。(作者:林娜 罗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