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文山市小街镇:聚焦“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4-18 15:07:34

  原标题:文山市小街镇:聚焦“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

  暮春时节,生机盎然。走进文山市小街镇“温泉康养”菖蒲塘村,提升改造后的环村路、泡池、景观焕然一新,泡温泉的人纷至沓来,好生热闹。2024年,菖蒲塘村旅游综合收入100余万元、带动50余人就业增收20余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36万元的“成绩单”,使其成为小街镇2024年乡村振兴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菖蒲塘村的发展,只是小街镇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答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小街镇依托“吃生态饭、做蔬菜文章、念文旅经”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发展路径,交出了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近年来,小街镇坚持政府引导、农户参与,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巧做闲置土地“联姻文章”,通过流转土地不断盘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发展多种类型的种植业,让“方寸之地”成为“增收之所”。

  “最近得时刻关注天气,并且要做好蓟马等虫害的防治!”浇水,施肥,防虫……在小街镇白石岩村委会咪得基村,百香果种植户骆家良正在自家地里忙着给百香果做前期的养护工作。

  “我们小街镇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种植出来的黄金百香果个大饱满、汁多味甜,可以卖个好价钱,而且还能将闲置地充分利用起来。”正在地里查看百香果生长状况的骆家良说,2024年他种植了21亩百香果,净收入8万元。在小街镇,像骆家良一样的黄金百香果种植户有76户,户均增收4万元左右。

  近期,在腰店村委会,一片片翠绿的柑橘树在微风中摇曳,金黄色的果实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来自红河等地的货车正在忙着装载农户们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柑橘。“我们这里的柑橘口感鲜美,甜度高,除了大批量地给外地商收购外,我也会自己拿到我们小街集贸市场上买,收购价在0.8元/斤左右,自己到市场上售卖的价格大概1.5元/斤。”正在忙碌拉运柑橘的农户李正飞笑着说道。2025年,他靠着1.2亩的柑橘地收入0.9万元。

  据了解,腰店村委会的柑橘产业是搭乘2018年陡坡地治理项目的“快车”,在镇党委、政府的规划引导下,利用闲置陡坡地发展起来的。如今,腰店村委会的柑橘种植面积近4000亩,惠及350余户农户,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小街镇围绕产业振兴持续发力,黄金百香果、有机蔬菜、柑橘等特色产业百花齐放,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紧盯“菜篮子”发展

  小小绿叶菜,连着百姓心。做好“蔬菜”文章、发展“蔬菜”产业,是小街镇实现乡村振兴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小街镇的蔬菜在文山市场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立足资源优势,小街镇引进文山市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茭白种植,于石灰窑村委会下石灰窑、湾子寨,者底村委会上寨、中寨共流转土地450亩,建设冷库1个,实现“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一体化。去年,公司实现收入300余万元,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在“家门口”务工,实现增收40余万元。

  走进下石灰窑茭白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在陆续地栽种茭白,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他们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工具,将一株株嫩绿的茭白苗植入土壤中,期待着未来的丰收。我们这里的长工120/天,预计明年我们会将者底片区的种植面积扩大到800亩。”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孔令忠信心满满地说道。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公司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产量,还能进一步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走进石灰窑村委会上石灰窑一二组,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王正伟正在指导工人们种植甘蓝,放眼望去,全自动灌溉设备、温室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一应俱全,展现出一派现代化的农业景象。

  “今年我种植的有甘蓝60余亩,草莓15亩,通过科学种植和现代化管理,相信种植出来的甘蓝能够产量高,而且品质好。”王正伟一边指导工人种植,一边介绍道。王正伟每年会根据市场及时地调整种植种类、结构,2024年他种植的60余亩洋葱收入达50余万元,种植的15亩草莓收入10余万元,带动周边10余名农户“家门口”就业增收20余万。他的蔬菜种植基地不仅解决了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蔬菜种植,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构建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

  山路蜿蜒,雨雾朦胧。在小街镇腰店村委会大田村,村民孔祥跃正在忙着对自己的八角林地开展炭疽病防治,争取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小街镇地处丘陵山区,域内地形崎岖不平,致使许多农产品、农副产品在运输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亏损,卖不上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种得好,还得卖得俏。要在流通环节下功夫,让小街八角走向更多市场。”小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罗顺猛说。

  为解决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八角运输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小街镇将修建了八角产业路作为提升八角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据了解,小街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及三个村委会干部积极出去“拉订单、跑业务”,找公司拉资助、向挂联单位要资金,并将修建八角产业路纳入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争取到资金60余万元帮助修建八角产业路4条;同时大力弘扬“西畴精神”,积极宣传引导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由群众自筹资金36万并投工投劳修建产业路46条,打通了农户采收运输八角的“最后一公里”,为小街的八角产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以前都是自己拿到集市上去卖,路还不好走,价格低不说,还费时费力。现在规模跟品质都起来了,我们只需要把八角采摘下来,就不断会有本外地的收购商主动联系上门来收,省心又省力。”老君山村民侯自发满脸笑容地说。侯自发家种植得有八角28亩,2024年通过售卖八角实现收入近14万元,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如今,漫山遍野的八角树茁壮生长,郁郁葱葱,方便的物流条件让本、外地的收购商主动联系上门,大大提高了八角的销售效率和价格。2025年,小街镇共种植八角12207亩,预计八角产量4577.63吨、产值1831.05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