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氨纶巨头华峰化学、新乡化纤相继披露2024年年报。
华峰化学2024年总营业收入269.31亿元,同比增长2.41%,扣非净利润20.82亿元,同比下降14.44%。
新乡化纤2024年实现总营业收入73.66亿元,同比下降0.18%;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682.52%,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448.85%。
华峰化学己二酸贡献营收增长
华峰化学专注于氨纶纤维、聚氨酯原液以及己二酸等聚氨酯制品材料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目前,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氨纶的产能与产量均名列第二,而在中国则位居榜首。此外,华峰化学在聚氨酯原液和己二酸的生产上同样表现出色,其产量均高居全球首位。2024年,华峰化学化学纤维营业收入90.5亿元,同比减少2.74%,毛利率13.66%,同比提升1.16%,为行业较高水平。华峰化学氨纶年产能为32.5万吨,产能利用率达到109.98%,15万吨产能在建。总营收的同比提升主要来源于基础化工产品(主要为己二酸)的贡献。华峰化学国外营收51.99亿元,同比提升44.38%,占总营业收入的19.31%。
新乡化纤纤维素长丝毛利率大涨
新乡化纤主要生产两种产品,生物质纤维素长丝和氨纶纤维,其中生物质纤维素长丝是一种再生纤维,氨纶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新乡化纤生物质纤维素长丝产能规模、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均居行业龙头地位,产能为10万吨,生产经验超60年。氨纶纤维产能为20万吨,生产经验超20年。
2024年,新乡化纤氨纶收入40.8亿元,同比下降8.88%,生物质纤维素长丝收入29.8亿元,同比提升14.25%。氨纶市场格局
氨纶,专业名称为聚氨酯甲酸酯纤维,最初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发成功,并随后由美国杜邦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在中国大陆,氨纶的生产始于1989年。在氨纶纤维的产业链中,上游的核心化工原料主要包括PTMEG和MDI,同时还需要溶剂(例如DMAC)、催化剂以及聚合与纺丝设备等相关制造支持。氨纶的下游应用则极为广泛,涵盖了纺织、服饰、医疗等多个领域。
截至2024年底,全球氨纶的总产能已增至175万吨,其中国内产能占比超过75%。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球氨纶产能的同比增幅达到了7%,而增量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陆市场,新增的氨纶产能总计达到了11.5万吨。国内氨纶的产能为135.45万吨,同比增长了9.3%。在生产方面,国内氨纶的产量达到了104.5万吨,同比增加11.3%;在进出口方面,出口量为6.96万吨,同比增长13.2%;进口量为4.79万吨,同比下降了4.8%。国内氨纶的表观需求量为101.2万吨,同比增长了10.3%。
近年来,氨纶行业从2021年的景气高点步入下行周期,氨纶纤维价格下行调整,行业盈利水平降低,格局正在经历深度重塑。 2024年氨纶价格,延续单边下行的走势,屡创历史新低;氨纶供大于求,主要原料PTMEG价格持续下降,全年平均价格与2023年相比降低29%,缺乏成本支撑,行业多数企业亏损的局面仍难以扭转。
全球范围内,韩国晓星、美国杜邦等企业曾长期占据优势地位。晓星集团是目前世界最大氨纶制造商,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国内氨纶龙头企业包括华峰化学、新乡化纤、华海氨纶、泰和新材等。国内氨纶产能产量第一的华峰化学具有规模及成本优势,核心竞争力较强,在下行周期仍能保证较高毛利率。
华峰化纤、新乡化纤、泰和新材除氨纶业务外,均有全球或国内领先的其它核心业务,能部分弥补氨纶下行周期带来的负面影响。
未来氨纶行业在差异化氨纶如耐氯氨纶、耐热氨纶、抑菌氨纶、易染色氨纶等方面仍有一定空间,且现阶段在医疗、汽车等领域应用占比较小。 资料来源:相关企业官网、年报、化工新材料、百度等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