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植物园迎揭牌运营三周年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主体建筑年内落成
今日(18日),国家植物园迎来揭牌运营三周年。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主体建筑预计年内落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存储容量最大的种质资源库,实现我国受威胁植物、特有植物、全球珍稀濒危植物、具有重要利用价值植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
据了解,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西侧,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划分为设施保存区、库存准备区、业务科研区、学术交流区和科普展示区五大功能分区。该项目配备了国际一流的保存设施系统,包括-20℃长期保存库、-196℃液氮超低温保存系统、试管苗库、DNA库和活体植物资源圃等多种资源类型保存单元,保证全覆盖保藏各种资源类型植物资源。库区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保存单元既可独立运行又能协同工作,为未来扩容预留了充足空间。
据悉,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规划收集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植物种质资源7万种以上、约200万份,涵盖约中国80%高等植物种和世界10%高等植物种的植物种质资源。计划30年完成整体收集目标,包括植物种子110万份,试管苗种质5万份,DNA 63万份,植物活植株7万份,花粉和孢子8万份,超低温保存植物组织器官、植物微生物等种质7万份,成为我国存储容量最大的种质资源库。
国家植物园管委会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贺然表示,植物种质资源既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核心要素,更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种质资源库将承载三重时代使命,一是作为遗传信息的诺亚方舟,维系着物种基因的多样性宝库;二是作为生态文明的稳压器,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关键性战略储备;三是作为绿色科技的种质库,持续供给粮食安全、生态修复、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源泉。”
贺然说,通过现代科技将濒危物种的遗传火种永久封存,使优质基因资源突破时空界限实现代际传承,其战略价值不仅在于守护当下的生态安全,更在于为未来文明预留可持续发展密钥,堪称保障民族永续发展的国之重器。(王斌)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