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纳米马达“吃”掉尿酸结晶 广东科学家探索“一针治痛风”新疗法
痛风,是人体内尿酸结晶堆积引发的剧烈关节炎症,已累及全国超8000万患者。传统药物治疗虽能降解尿酸缓解症状,却像“灭火器”只能扑灭明火,无法清除隐患,尿酸降解后产生的过氧化氢更像“余烬”,长期损伤关节,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更棘手的是,人体自身早已失去分解尿酸的“工具”——尿酸酶。如何设计一个既能高效降解痛风患者体内尿酸,又能自动清理“余烬”的智能系统?
4月16日,南方医科大学称,学校药学院涂盈锋教授团队已在《自然·通讯》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构建了“装”有柠檬酸钠和尿酸酶的二氧化硅“纳米马达”,可以在关节腔内“吃”掉尿酸结晶,有望在5年内让痛风患者实现“一针治疗”的目标。
在一次摸索研究中,涂盈锋团队成员偶然注意到蜜蜂采蜜时会释放信息素引导同伴,形成高效的“群体作业”。这启发团队有了“纳米蜂群”的大胆设想:能否设计一种能在人体关节内自主运动的纳米颗粒,携带人体匮乏的降解尿酸的酶,像一只只小蜜蜂一样,在关节内自主协作,精准“围攻”尿酸结晶?
于是,可负载柠檬酸钠和尿酸酶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自驱动纳米马达”的概念诞生了。涂盈锋介绍,其就像一台微型机器人,在人体关节腔内一边“吃掉”尿酸,一边将有害的降解产物过氧化氢转化为无害的水和氧气,形成自给自足的“能量循环链”。
“我们不是在单纯制造尿酸酶纳米颗粒,而是在纳米世界实现微小颗粒的自主运动。”团队主创成员刘璐表示,要让尿酸酶纳米颗粒在关节腔内快速“扫除”尿酸和降解产物,就必须赋予纳米颗粒较快的运动速度。
困难接踵而来。最初研发的“纳米马达”像无头苍蝇般,只能随机移动,效率极低。团队经过研究发现,尿酸降解会产生离子梯度,就像火箭喷射气体产生推力一样。利用这一原理,团队在纳米颗粒表面“凿”出一个不对称的孔洞,类似火箭尾喷口,让纳米颗粒能像赛车一样自主加速。
然而,初期合成的孔洞要么太大,颗粒易碎裂;要么太小,离子梯度推力不足。团队反复尝试不同配比的溶胶—凝胶反应,最终将孔径稳定在85.8±21.3纳米,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
尿酸酶非常脆弱,如何防止高温、酸性、蛋白酶随时可能对尿酸酶的摧毁?团队为“纳米马达”特别设计“穿”上了“硅壳铠甲”,通过表面氨基包裹,来修饰固定酶分子。通过实验发现,包裹后的尿酸酶在70℃高温下仍保留46%活性,抵御蛋白酶的能力提升了2.5倍。涂盈锋说,这相当于给士兵穿上防弹衣,让它们在恶劣环境中也能持久作战。
目前,负载柠檬酸钠和尿酸酶的“纳米马达”在动物实验模型中已展现卓越疗效,关节损伤修复率超90%,且无明显副作用。涂盈锋说,这是全球首个用于痛风主动治疗的可移动能量转换器件。下一步,团队将推进临床试验,通过将“纳米马达”注射进人体关节腔,在5年内实现痛风患者“一针治疗”的目标。从更长远看,“纳米马达”的技术还可拓展至其他代谢性疾病。
南方日报记者 黄锦辉
通讯员 柯佳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