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昭通镇雄:闲置资源变“增收活水”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发布时间:2025-04-17 17:07:57

  原标题:昭通镇雄:闲置资源变“增收活水”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不用再出远门,服装厂就在村里,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打工赚钱。”近日,昭通市镇雄县大湾镇的张显军乐呵呵地告诉乡亲们。打理完家务、照料好老人孩子后,他来到村里的服装厂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从事封胶喷涂,由于手脚灵活技术娴熟,月工资3000元左右。

  张显军是镇雄县实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工作受益群众中一人。近年来,该县坚持党建引领,大胆探索,盘活利用“沉睡”资源,回引能人返乡办厂,让闲置资源变“增收活水”,越来越多的闲置厂房实现华丽变身,“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积极“引能人” 闲置校舍变致富车间

  裁剪、锁边、缝制……该县大湾镇锐豪服装车间灯火通明,一排排缝纫机整齐排列,一台台绣花机哒哒作响,工人们用双手编织幸福生活。

  今年3月,大湾镇将闲置石田小学的校舍改建为2500平方米的材料库房、生产车间,招引能人返乡办厂,群众出家门就能进厂门、进厂门就能赚钞票。据悉,该服装厂可为当地村民提供150余个岗位。预计每年带动群众增收750余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到7000元。

  大湾镇全面排查空置校舍、废弃厂房等不动产资源,通过技术提升改造为厂房车间,招引小商入驻,将闲置学校变为“优质增量”。

  当好“店小二” 废弃矿厂变产业园区

  在林口乡,当地通过将已关停煤矿的3000平方米闲置厂房改造为产业园区,回引返乡能人投资90万元创办了星多服饰有限公司。采取“工厂+家庭作坊”模式,群众可在车间集中上班也可将设备搬回家中生产,帮助群众每月最低增收1500元。

  为了让“小商”能“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能致富”,林口乡项目化跟踪“小商”生产运营情况,“店小二”般地提供贴心服务,清单化明确技能培训、厂房租赁等优惠措施。

  目前,在车间集中上班的群众共有75人,在家中生产的有30人,成为群众就近就业的“致富车间”。

  开辟“新赛道” 空闲民房变增收引擎

  泼机镇山区占比高、人均耕地少、产业较匮乏,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农村房屋不同程度空闲。

  该镇积极尝试,招引在浙江务工的本地能人回乡投资300万元成立晶怡水晶有限公司,盘活利用张基屯村农村空闲房屋4000余平方米,购置熔炉25台、打磨设备50台,建成智能化彩色水晶生产线1条。

  由于技术门槛低,操作简单易上手,附近村民把晶珠、线绳等半成品带回家中,利用空闲时间完成穿线作业,公司上门回收,现场支付劳务费。留守老人、陪读妈妈、轻度残疾人等群体居家即可务工,农村空闲房屋变为家庭工坊。

  目前,在该公司从事打磨、熔炼等工种当地村民有30余名,并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63户120余名群众就业,群众月均收入可达2000元。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毛君胜

  镇雄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