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富源十八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孕育出的绿色宝藏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的十八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春来山花烂漫,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他们看到了清冽的泉水、苍翠的植被、腾飞跳跃的动物,还看到了周边村民呵护动物、爱护植物的自觉行动,“好山 好水 好民风”,为富源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提供了强劲动力。
十八连山林场的工作人员每天穿梭于山林间巡山护山,全力为品种多样、名目繁多、生长健康的生物筑起安全屏障。而保护区周边的村民对长期出没的猴子、麂子、岩羊、穿山甲等野生动物也记忆犹新,并畅谈了大家共同呵护动物、保护植物的思想认识和自觉行动。
十八连山镇细冲村委会柿花坪村村民孙士文说:“我住在这个地方已经几十年了,我养了一群马、牛、羊,每天都会赶到这儿来放牧。我下面就是独路河,天天都看得到猴子、麂子在山上、树上跑来跳去。这些猴子以中间为界,上下两节是分着类群的,互相不干涉。”
黄泥河镇普克营村委会下大垌村村民罗水华说:“在我们村子附近有两群猴子,有100多只,听保护区的人说分别是猕猴和藏酋猴。到苞谷成熟的时候,这些猴子会来啃,这两年条件也好了,啃掉些苞谷也不会造成多大损失,我们也没有谁会想着伤害这些猴子,何况保护区还会赔偿我们粮食保险。而在其他季节,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会来投放食物,让猴子们有充足的食物来源。”
都说奇山秀水必有优美风光,大自然的馈赠尚需人们根植于心的环保理念和护绿行动来维护。在十八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了由寒武纪生物繁衍进化而来的索氏桃花水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扇蕨和6万余只成群翱翔的麻雀,以及色泽各异、竞相绽放的富源杜鹃、古茶树等物种。
富源县林业和草原局种苗站正高级工程师王祖芳介绍:“我们请了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的几个物种分类专家到十八连山调研时,发现了一种名叫扇蕨的植物,在我们县是第一次发现。据资料记载,扇蕨只在我们云南和贵州的西南部以及四川的西部地区有分布,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物种,现在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它的形状非常美。”
立体气候明显的十八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种类多样、珍稀动植物繁多,富源县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开展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扎实做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富源县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主任刘锋说:“我们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着力加强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富源小海子省级重要湿地的保护管理工作,对全县1500余名护林员进行网格化管理,为全县6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3个群系和15个群落、337种高等植物、126种高等动物的生存环境提供了保护,维护了全县自然生态平衡。”
根据最新的资源调查显示,十八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维管束植物799种、两栖爬行动物23种、鸟类100种、哺乳动物35种,其中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皱边石杉、水青树、金荞、疏齿大厂茶、软枣猕猴桃、中华猕猴桃、香果树、滇重楼和云南独蒜兰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酋猴、豹猫、白腹锦鸡、红隼、松雀鹰等17种。名列云南八大名花之首的山茶花在这里大面积生长,曾被云南省林业厅列为“野生山茶自然保护区”,分布在保护区海拔1800米至2250米的云南山茶、野生油茶、毛蕊红山茶和杜鹃花科的植物,形成了天然茶花园、杜鹃园。除此之外,保护区内藤本植物丰富,猕猴桃、竹节兰、五爪金龙等在林内攀延生长,属单位面积保护动植物种类较多的省级保护区之一。(敖成林 严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