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凤庆雪山镇:“舌尖”上的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5-04-14 17:07:54

  原标题:雪山镇:“舌尖”上的致富路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雪山镇以市场为导向,以群众增收为目的,着力在培育特色品牌、拓展市场领域、发展订单产业等方面下功夫,鼓励农户种植适宜本区域气候特点的“小、特、精、优”特色农产品,做活“酸甜苦辣”文章,特色产业多点开花,探索出了一条“舌尖”上的致富路。

  酸木瓜丰收“金果”富农家。酸木瓜种植是雪山的传统区域特色小产业,种植历史由来已久,全镇种植酸木瓜面积超过300亩,亩产3吨以上,销往凤庆、云县等地。酸木瓜是云南人餐桌上的“常驻嘉宾”,酸木瓜可入菜,酸木瓜煮鱼、酸木瓜煮鸡、酸木瓜炒牛肉、酸木瓜炖猪脚等都是云南人的心头好;也是一种水果,拌木瓜以木瓜与辣椒的融合,酸与辣的碰撞,瞬间唤醒味蕾;还是一味中药,它对风湿和类风湿有比较好的疗效,有舒筋通络,护胃化湿、除风除湿、开胃健脾等功效。此外,木瓜醋、木瓜酒、泡木瓜、木瓜果脯等也是各有风味等。

  人参果“甜蜜产业”促增收。人参果是雪山镇近年兴起的特色产业,全镇种植面积150亩左右,全部采收销售完预计毛收入达400多万元。人参果产业激活了家门口的“就业磁场”,从种植、采摘、装箱等环节均需大量劳动力,为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务工提供岗位支撑,从种植到销售,共需用工7500人左右,稳定用工60多人,用工时间长达5个多月。“有盼头,有活干,有钱赚”,这便是村民的心声,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每人每年可在基地获得1万多元的收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土地流转租金超7万元,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还带来了稳定的就近务工收入,实现务工护家“两不误”,更为乡村振兴注入“甜”力量。

  小棕树长成大产业。棕树是雪山特色经济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雪山镇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道路两旁等种植了20000棵棕树。棕树栽种成本低,管理粗放,病虫害少,全身是宝,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棕片耐拉力强,耐磨耐腐,柔软度好,是极为难得的功能性和环保型的天然纤维资源,可编制扫帚、棕垫、蓑衣等。藏于树端的棕包,是大自然给村民的馈赠,每棵棕树能产棕包6—8斤,每斤市价可超10元,剥开棕包的层层“外衣”,棕苞米紧密抱团像“鱼籽”,把棕苞米掰成小块焯水后,可炒、炖、拌、汤,棕苞米的微苦与配菜交织在一起,一口吃出酸甜苦辣的层次感。

  工业辣椒的致富“椒”响曲。工业辣椒是雪山镇的新兴特色产业。近年来,雪山镇充分发挥自然优势,瞄准工业辣椒成活率高、产量高、采摘期长、销路稳定等特点,积极探索“一地多收”,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引进工业辣椒大胆创新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子”。利用工业辣椒生长周期较短和套种玉米可以减少病虫害的特点,种植工业辣椒30亩,开展林下行间套种工业辣椒和鲜食玉米试验,重复利用现有农业设施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一地多种、一地多收”,工业辣椒亩产300斤以上,带动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10人次以上,实现了多赢共赢。(张景敏)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