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台市芝罘区东北部海域之上,一座承载着仙境梦想的崆峒胜境正稳步成型,逐步将古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具象化。作为烟台市重点文旅项目,崆峒胜境以“生态胜境,梦幻仙岛”为定位,全力将历史传说与现代文旅产业紧密结合,有望重塑胶东半岛文旅格局,成为全新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
4月10日,在项目建设现场,由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的八仙街已颇具雏形。项目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由1-4层的建筑物群落及构筑物组成,以八仙故事为吸引、互动体验与演绎为核心,打造集特色零售、餐饮服务、沉浸式体验业态和小型演艺剧场于一体的主题商业街区。整体建筑风格延续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配合飞檐、飞阁、翘角等艺术造型构件以及绿植、岩石等天然元素,进一步营造奇妙的仙幻效果。据了解,八仙街项目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
在滩涂之上建设如此大规模的 “仙山琼阁”,施工团队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项目负责人宋海宁坦言,由于崆峒岛地处海域,受天气、海况等影响,运输船最长曾有半个月无法靠岸,导致物资供应中断。面对这一特殊作业环境,项目团队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创新推出“预判式施工法”。一方面,通过长期监测与数据分析,精准掌握潮汐规律,提前规划施工时段,在可作业窗口期加大施工强度;另一方面,建立了完备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对常用建材、设备零部件等进行足量储备,确保在物资供应受阻时,关键施工环节不停工。“在岛上施工,要把各类突发情况都预想到。比如,有一次我们急需一批特殊规格的钢材,要是在岛外,当天就能采购到位,但在岛上,从联系供应商、安排运输到最终送达,整整花了三天时间,这期间相关施工工序只能暂停,十分影响进度。”宋海宁说,自去年夏季进场施工以来,建设者们不仅要应对海上作业的复杂环境,还要经受严寒酷暑的考验,施工现场的温度在夏季最高可达40℃,冬季则会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施工条件极为艰苦。
据了解,崆峒胜境项目总建筑面积10.26万平方米,整体规划将形成“码头前导区—八仙街—东游宫—酒店区”的立体游览体系。烟台文旅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大中此前接受采访时透露,未来的崆峒胜境将形成景区、文旅街区、海上观光和酒店等复合型业态,满足游客一站式登岛的度假需求。
目前,近千名建设者正坚守在崆峒岛上,为实现年度施工目标全力冲刺。这座融合仙幻传说与滨海风情的文旅综合体,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不久后将为“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品牌注入新的活力,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旅游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