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临沧双江:四十载团结奋进 交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答卷

发布时间:2025-04-09 16:07:36

  2025年,北回归线穿越的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迎来成立40周年。如今,这座汇聚24个民族的边疆小城,GDP达98.6亿元,城乡居民收入较建县初增长382倍,森林覆盖率76.3%居全省前列,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75亿元。从茶马古道的驿站到“世界古茶文化之窗”,双江用四十年书写了边疆发展的壮丽史诗。

  全链崛起巩固茶产业优势

  西汉哀牢故地、元明勐勐土司的历史年轮,与新时代发展轨迹在此重叠。1985年,双江县确立“茶业立县”战略,建成全省首个万亩连片茶园;到2010年,双江野生古茶树保护扩至1.08万亩;截至2023年,全县34万亩茶园中8.7万亩获有机认证,茶产业数字化覆盖率达68%,跨境贸易年均增长21%。

  在双江勐库镇冰岛老寨,茶农俸云华家的古树茶单株年产值突破72万元。全县34万亩茶园中,8.7万亩获得有机认证。冰岛古树茶年产值达 6.8亿元,每公斤拍卖价最高达98万元。双江建成国家级古茶树种质资源库,保存野生古茶树3.8万株,茶产业带动13万涉茶人口人均增收 1.05万元,“茶业航母”正破浪前行。

  双江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新范式。那落傣族村借助“茶旅 非遗”模式,将72户农家庭院打造成网红打卡点,2023年接待游客 8.6万人次,户均旅游收入超 4.3万元。全县建成37个茶庄园和冰岛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形成四季皆可旅游的格局。同时,数字经济为茶产业赋能,“云上智慧云”平台实现茶叶全流程溯源,电商年销售额突破 3.2亿元。

  凭借中缅清水河口岸的优势,双江建成跨境茶叶贸易集散中心。2023年,出口茶叶2800吨,创汇1.05亿美元。规划建设中的大临铁路双江段年设计货运吞吐量50万吨,冷链物流中心能让普洱茶10小时运抵万象。全县外贸企业从建县初的3家增至76家,边民互市贸易额年均增长28%,开放格局实现新突破。

  民族融合共绘民生画卷

  在邦丙乡南直村,布朗族蜂桶鼓舞传承人俸继忠创新编排的《茶山鼓韵》,将传统打歌与现代舞美相结合,荣获“全国民间文艺展演金奖”。全县累计申报146项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1项,建成26个民族传习馆,培养79名非遗传承人。《四民族语言对照词典》的编纂完成,让少数民族语言在数字时代焕发生机。

  沙河乡允俸社区创新“五个一”治理体系,全县创建203个民族团结示范单位,12个民族混居社区获评省级和谐社区,各族群众通婚率达 35.7%,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县职业教育中心开设茶艺、民族服饰设计等特色专业,年培养1500名技能人才。勐库镇公弄村小学的佤族学生能用流利普通话背诵《茶经》,直过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达 91.5%。全县27所双语学校采用“1 4 N”教学模式,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

  南勐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创造“三水共治”经验,水质从 Ⅳ 类提升至 Ⅱ 类。全县建成92座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垃圾处理率达 93%,“森林进城”工程让县城人均绿地达 16.2平方米,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率 99.2%,蝉联“中国深呼吸小城”称号。

  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团队,三年开展1320例高难度手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成功率 100%。沪滇医疗协作成效显著,上海十院派驻专家团队建成34个专家工作站,县域就诊率提升至 89.6%。“家庭医生 民族医生”签约服务让布朗族“青草药浴”、拉祜族“蜂针疗法”纳入医保支付,惠及12万人次。

  “一铁一航二高三通道”立体路网逐渐成形,大临铁路双江段规划建设中,临沧机场双江候机楼启用,沿边高速穿境而过。勐库镇冰岛村的鲜叶能通过冷链专线快速运往昆明。全县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通邮率均达 100%,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党建引领开启新征程

  全县实施“四个一批”干部培育计划,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沿海挂职,“双语干部”下沉村寨,确保每个民族都有代言人,每个村寨都有主心骨。

  邦丙乡“布朗哨兵”群防群治队、忙糯乡“茶山卫士”调解队等158支基层治理队伍,构建起“党组织 网格 民族代表”三级治理体系。勐勐镇彝家村的“火塘议事会”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 97.8%。

  茶产业联合党委成立,创新“四金模式”,带动群众增收。沙河乡忙孝组通过“党支部 合作社 基地”模式,建成万亩马铃薯基地,户均年增收 2.1万元,集体经济突破120万元。

  展望未来,双江将启动“冰岛茶文化申遗工程”,规划建设古茶博物馆、国际茶学院、茶禅康养基地。到2030年,建成跨境茶文化走廊,举办国际茶业论坛,茶叶出口突破8000吨,打造“东方茶业达沃斯”。

  依托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双江将建设跨境农业合作园,试点“境内关外”边民互市模式,规划建设民族医药产业园,推动民族医药标准化出海。

  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培育亿元产业村、新型经营主体、乡村 CEO 和职业茶农。建成沿边民族团结示范带,打造“15分钟民生服务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例至2.3:1。

  当冰岛古树萌发新芽,当南勐清流奔向印度洋,这座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在新时代茶马古道上续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壮丽篇章。四十载团结奋进,双江用实践证明:党的光辉照到的地方,边疆即是前沿,古道终成通途。

  云南网记者 吴沛钊 通讯员 李发良 徐俊 刘鹏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