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哀牢山下宝藏小镇的文明交通“风景”

发布时间:2025-04-08 21:07:38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是哀牢山脚下的一个傣族小镇。美丽的花腰傣在此聚居,南恩瀑布、云海日出、石门峡等热门景点分布其中,加上矿产资源丰富,让戛洒成为新平县的旅游小镇、经济重镇。

  哀牢山脚下的戛洒中队

  新平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戛洒中队(以下简称:戛洒中队),承担着全镇道路交通管理及车驾管业务工作,并联合邻近的水塘、者竜两个乡镇派出所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近年来,戛洒中队排风险隐患、抓路面秩序、强化教育警示,辖区交通事故总数及死亡人数连续三年下降,用切实的行动为哀牢山注入平安力量。

  精准提示 守好通往哀牢山的路

  去年10月,哀牢山突然爆火,不少“好奇心满满”的游客蜂拥而至,“哀牢山来了一亿人”“‘禁区’变景区”等话题登上热搜。哀牢山新平区域因旅游业开发较好,成为许多游客“探秘”哀牢山的选择地。

  戛洒中队民辅警在雨雾天气执勤

  戛洒中队民辅警在景点附近对旅游大巴驾驶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面对骤然增多的游客,戛洒中队强化路面巡逻管控,加强对旅游大巴驾驶人的安全教育。“金山丫口到戛洒镇是一段20多公里的长下坡,弯多路窄,我们在路途中设置执勤点,提醒过往车辆注意行车安全,雨雾天气会针对性地作出安全提示。”戛洒中队中队长徐文周说。

  戛洒中队民辅警在景点附近执勤

  为更好地服务游客,戛洒中队联合当地公路部门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共同组建了巡逻组常驻哀牢山景区。在接到游客受伤、迷路这类求助后,巡逻组能第一时间提供救援;在景区道路发生堵塞、中断时,也能迅速报告情况,及时应急处置。

  在通往哀牢山的路上,戛洒中队民辅警们守护的身影,和美景一样动人。

  源头防控 在流动中守住平安

  戛洒全镇驾驶人有15057人,流动驾驶人14652人;机动车保有量20610辆,流动机动车保有量9035辆。为筑牢辖区道路交通安全防线,戛洒中队积极推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常态化。近年来,全镇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效明显,省州(市)县三级挂牌督办整治率达100%,有效预防和减少因道路隐患引发的交通事故。

  戛洒中队到企业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戛洒中队到大红山小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同时,戛洒中队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大红山社区为试点,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建立党委抓总,部门联动,社区主导,党员、群众、矿区职工参与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大红山社区成为省级“交通安全文明村”。

  在大红山社区,戛洒中队持续性开展无牌无证、酒后驾驶、违法载人、驾乘摩托不戴安全头盔四种“零违法”文明示范村民小组、家庭创建,并以社区、村组为单位,以党员为代表,组建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街头劝导志愿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从“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转变。

  大红山社区交通志愿者在路口开展交通违法劝导

  戛洒中队夯实隐患排查、凝聚交管合力,在流动的人口、车辆中守住了群众的出行安全。

  聚焦重点 筑牢农村出行安全防线

  戛洒镇通车里程656.5公里,乡村公路和村组道路占562.5公里,为让农村地区的交通参与者提升交通安全意识,戛洒中队将交通安全宣传下沉至村寨,走村入户讲安全、普交规。

  “戛洒傣族和彝族群众居多,我们在宣传时就让会讲傣语、彝语的民辅警和老百姓交流。”徐文周说,为了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宣传民辅警会把交通安全知识讲得接地气。“比如说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mg/100ml是饮酒驾驶,但村民对此没有概念,我们就会换一个表述,和他们说喝多少啤酒、白酒会达到酒醉驾的标准。”

  群众参观戛洒镇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中心

  2024年11月,戛洒镇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我们的警示教育中心平时都会开着门,村民们逛街累了,就可以进来坐一坐、喝口水,顺便学一下交通安全知识。”徐文周说,戛洒镇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中心辐射周围新平县西片区的水塘、老厂、者竜3个乡镇,会定期组织矿山企业、运输企业、果农等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

  水塘派出所民警与果农交流

  水塘派出所与玉溪市公安交管部门联合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在戛洒中队协助开展交通管理工作的水塘镇,当地派出所根据辖区盛产冰糖橙的特点,推出“橙子警务”。每年冰糖橙丰收采摘时节,水塘派出所民辅警们都会联合戛洒中队深入田间地头与果农聊收成、拉家常。“我们常常比果农、采果队、商贩起得早、收工晚,联合戛洒中队不定期、不定时地在各路段开展路巡工作,严防死守采收季节涉果群体经常出现的超员、未佩戴头盔、超速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水塘派出所民警王国强说。

  哀牢山下,慕名而至的游客络绎不绝、甜蜜的橙子销往全国各地……而交通安全,为戛洒小镇增添了又一抹平安的“风景”。

  云南网记者 张琦敏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