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云南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在丽江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滇金丝猴、鹤类、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濒危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明显增多,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积极的信号。
滇金丝猴 资料图片
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普宣教科科长和荣华表示,自“滇西北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项目启动以来,已成功采集制作了600种3000份植物标本和相应的DNA分子材料,并完成了300种野生植物的活体收集保育工作。这些成果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为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玉龙雪山管护局工作人员顶着严寒开展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收集工作 赵庆祖 摄
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定期到云杉坪、牦牛坪等地开展野外回收布设和影像资料收集工作。这些红外相机主要布设于动物痕迹较多、水源周边、食物资源丰富、视野开阔的区域。自2016年起,保护区已架设106台红外感应相机,记录了包括林麝、白点噪鹛、黑颈长尾雉等3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这些监测数据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正在觅食的白额雁 和云峰 摄
丽江地处三江并流核心区,又处于长江上游,境内生物多样性富集,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市共记录兽类112种,鸟类44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滇金丝猴、穿山甲、豺等30种。国家Ⅱ保护野生动物有短尾猴、猕猴、狼等113种。植物708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高寒水韭、须弥红豆杉、红豆杉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桧叶白发藓、榧树、云南榧树等72种。
泸沽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资料图
此外,丽江市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生态工程,年均完成营造林45万亩以上,加快了森林植被恢复的进程。这些努力使得森林、湿地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资源从恢复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恢复发展。丽江市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和生夫指出,随着森林生态环境的好转,野生动物栖息地得以恢复,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又重现林区。拉市海、泸沽湖、程海等地候鸟数量不断增加,经监测统计,拉市海候鸟从1997年的2.5万只增加到现在12万多只,泸沽湖候鸟从1997年1万多只增加到现在3.6万多只。
记者了解到,丽江市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在开展生态修复、持续改善环境的同时,借助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多年努力,全市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重要湿地保护成效显著,野生动物栖息地逐步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有序增加。全市林草部门紧紧围绕丽江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等决策部署,紧跟形势,抓住机遇,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强化生态保护,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开创了新局面。
不仅是丽江,在云南省的其他地区,类似的保护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加大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保护体系,提升保护能力,云南省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云南网记者 贺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