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特朗普全球贸易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发布时间:2025-04-07 10:46:18

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世界贸易宣战,也震散了风险资产价格。他的“对等关税”计划超出了几乎所有市场人士的预期,美股在两天里蒸发了5.4万亿美元的市值,并触发市场可能出现连锁反应的担忧,美元指数一度下挫1.9%。资金逃离风险,脱股入债,两年期国债收益率急降30点,十年期破4%大关。欧亚股债市场表现雷同。资金担心经济衰退,布伦特原油价格上周暴跌10%,伦敦铜价跌10%。原本避险天堂货币的黄金也出现了获利回吐。

资产价格的暴跌,使得资产的抵押价值下降,部分银行开始追加保证金。追加保证金未必每次都触发危机,但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市场连锁反应都与此有关。

特朗普政府于4月2日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础关税,在此之上根据所谓的“关税非关税壁垒”对许多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关税。这是现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关税行动。这次行动看来有两个目的,一是以极端施压为手段重塑全球贸易秩序,双边谈判的结果将决定未来的关税体系;二是通过全面地人为地提高进口关税,促使产业链重回美国。

用超高关税、超紧时限开局,逼迫贸易伙伴迅速与美国达成双边贸易协定,符合特朗普的谈判手法。他在自己引以为傲的《谈判的艺术》一书中,介绍了“谈判前制造筹码”的秘诀,这次用的正是此法。估计部分国家会很快就范,其他国家则进入讨价还价的过程而截止日不断被延伸。如果几个大的贸易伙伴推出报复举动,则最终结果趋向复杂。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警告,他国反击措施会触发美国更大的关税。

主流媒体和评论员对特朗普的疯狂政策普遍感到困惑,批评者居多。其实美国建国至今大约250年间,主要时间都是高关税的,历史上关税甚至比个人所得税更重要。这次加税如果不作调整,有效税率约为22%,仍然低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历史上的平均关税。二战后美国才彻底摒弃了孤立主义,用开放本国市场来换取美式“普世价值”的推行。

特朗普推崇的麦金莱主义,恰恰是二战前的美国主流思想。同时,特朗普人生经历让他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十分留恋,八十年代的美日贸易战也给他的思维留下深刻的烙印。麦金莱主义和美日贸易战成为特朗普贸易理念的两大基石,而他的团队建立在忠诚、MAGA基础上,在大方向上没有扭转乾坤的能力和意向。

然而,世界已经变了。苹果手机的生产过程,涉及二十几个国家的零件;一架美国生产的汽车,需要从二十几个国家进口零部件。至于在美国或近岸建设新产能,是需要过程的,何况许多产品对产业链的完善程度和集群效应有很高的要求。美国的就业市场(从工程师到基础工人)以及电力和运输都难以适应大规模再工业化的要求。

纳斯达克指数在一个星期里跌掉了10%,标普500跌掉9%,市场以脚投票表达了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担忧和不信任。技术分析显示纳斯达克、银行股和小型股分别进入了熊市,这是疫情熔断以来最大的市场恐慌,系统性风险骤然升高。

目前还难以对这场关税震荡作量化分析,一切取决于未来的双边谈判结果,取决于谈判的进展和速度。笔者估计,许多贸易谈判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属实,美国消费物价势必上升,进一步冲击消费信心,甚至影响到明年的中期选举。同时全世界的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企业投资计划推后,全球衰退的机会大幅上升。

更重要的是,二战后建立起来的贸易秩序被颠覆,全球布局生产和全球化贸易被逆转。这不仅打击其他国家的经济,最终也会反噬美国经济。过去八十年贸易繁荣带来的经济繁荣已经成为过去,几乎所有国家的潜在增长速度都会放缓。大陆型经济体(如美国、中国)的增长稳定性相对好一些,但是逆全球化中没有赢家。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个时代终结了。

美国3月份非农就业数据表现强劲,新增就业22.8万,明显好过分析员平均预测的14万。时薪环比涨0.3%,符合预期,失业率4.2%,之前两个月的修正并不大。月度反弹和之前气候造成的低基数有关。联邦政府雇员薪水连续第二个月下滑,折射出DOGE(政府效率部)影响,不过冲击看来不算大。新工人找不到工作的比例创八年新高。美国企业裁员不算激烈,但请人速度明显放慢。

就业数据再次显示美国经济的韧性,消费受到购买力的影响,但是多数消费者的现金流仍然健康。然而,美国经济当下的问题是“不作不死”。特朗普关税政策所带来的物价压力、供应链疑惑和经济不确定性远远大过就业和实体经济。摩根大通因关税冲击而将今年美国GDP增长从1.3%下调到-0.3%,并预期失业率跳升至5.3%。

从实体经济角度看,笔者不认为美联储急于降息。关税风暴需要时间沉淀,减税、DOGE等其他政策也未尘埃落地,按兵不动也许是货币当局当下最适合的立场。如果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则美联储可能需要开启另一段救援活动。恐慌指数VIX已经升破45,本世纪以来超过此数值的仅有两次,一次是2008年金融海啸,另一次是2020年疫情熔断,两次美联储都被逼紧急出手。

本周焦点是关税、反制、谈判和资金恐慌,这些对于金融市场的意义和风险远超出任何数据。数据方面关注美国3月CPI、密歇根大学消费信心、中国社融数据和德国工业生产。美联储公布3月份会议纪要。

【作者系淡水泉(香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官方立场和预测,亦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