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杏花谷”唱好“花为媒” 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龚庄村连续三年举办杏花文化旅游节
海港区驻操营镇龚庄村连续三年举办杏花文化旅游节
“杏花谷”唱好“花为媒”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月29日,春风徐徐。位于长城脚下的海港区驻操营镇龚庄村,漫山的杏花迎风绽放。第三届龚庄杏花文化旅游节在这一天开幕,千亩杏花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在活动现场,游客不仅可以赏花,还能观看民俗表演,体验农耕文化。村内还设置长街宴,让游客体验铁锅炖、松针包子和杏仁粥等特色饮食。当地的栗子、核桃、蜂蜜、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供游客选购。
“杏花节的举办,让村里有了人气,也让村民的腰包更鼓了。”龚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凤明霄说,村里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3月29日,第三届龚庄杏花文化旅游节开幕,吸引游客前来龚庄村赏花。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
小山村化身“杏花谷”
龚庄村四面环山,是一个明代初期形成的小村落。历史上龚庄村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矿、灰石矿等,属于典型的吃“矿产饭”的村落。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加强,村子开始了转型之路。
“我们村只有100多人,耕地300多亩,没有人口和土地优势。”凤明霄说,龚庄村如何发展,该走哪条路,村里人曾经十分迷茫。
2021年,龚庄村邀请相关专家对村庄人员构成、资源分布、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民居风貌、环境卫生、村集体经济等情况进行调研。
通过调研,专家发现龚庄村周边山上几乎没有被开发过,有着成片的野杏树。这些未被破坏的原生环境,是龚庄村的宝贵财富。
在专家建议下,龚庄村开始着重发展杏树种植、杏林美食、杏花文创、杏林研学,并规划建设杏林人家、杏林小院等,力求打造秦皇岛市“杏花第一村”。
2022年,龚庄村开始在山上修建观景平台和步行栈道。同时,打造杏花谷旅游营地,开办农家乐。
经过1年的准备,2023年春天,龚庄村第一届杏花节开幕,吸引游客2000余人次。2024年,村里进一步丰富杏花节内容,村内游客数量逾8000人次,村民的农副产品也有了新销路。
“今天中午,我家每桌都至少翻了3次台。”经营农家乐的村民龚安文说,连续3年举办杏花文化节,一年比一年来的人多,今年杏花节期间,他家农家乐的利润过万元。
3月28日,清晨的龚庄村笼罩在薄雾中,村旁山上的杏花已绽放,喜迎八方游客。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
崎岖收秋路变身便民景观路
龚庄村东侧小山上,一条水泥路从山脚蜿蜒至山腰杏树林中。游客可沿路而上,近距离欣赏杏花之美。
“当初修这条路时,村里人很支持,能出力就出力,有些村民家的山地被占都没要补偿。”凤明霄说。
“要补偿就不是龚庄人,村里带我们致富,让块儿地算啥。”在该村村口卖蜂蜜的村民刘秘林说,他家的林地被占用,还砍了树,但他认为“值”!
刘秘林养蜂30多年,以前采蜜、卖蜜要四处跑,如今在家门口不仅能把蜂蜜卖出去,卖蜂蜜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收入明显增加。“去年杏花节期间,我的蜂蜜卖了8000多元。”刘秘林说。
发展生态旅游,让龚庄村的村民们发家致富,也让村民们团结一心。近年来,龚庄村先后获得省级森林乡村、河北省和美乡村、省级重点旅游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
在村庄发展过程中,该村村干部注重倾听村民和老党员、老干部心声。深入摸排全村山林土地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制定村域资源清单,绘制资源分布地图,研究制定《2021—2025年龚庄村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依托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思路。
同时,持续治理村容村貌,清理河道300多米,清理煤矿废弃渣土500多吨,道路两旁栽植树木和花卉5000余株,发动学美术的学生制作墙体彩绘。带领村民改造上山道路1.2公里,将原来崎岖泥泞的收秋路修成便民路。
龚庄村积极推进“一中心三基地”建设。“一中心”指发挥众多景区环抱的区位优势和杏花谷品牌资源优势,打造周边景区游客集散和功能服务中心。“三基地”指打造电商直播基地,通过探索推进村书记联盟新模式,打开本村蜂蜜等农副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打造书画和摄影创作基地,设立共享书画创作室,请书画家到龚庄村写生创作;打造徒步运动基地,挂牌成立徒步运动基地,并已多次开展徒步活动。
农业研学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3月29日,沿着该村村中小路向南,一片相对平整的土地被栅栏围住,围栏门口的牌子上写着“莓子果开心农场”。该农场内部分地块儿种植着板栗等果树,部分地块儿被分成数个10平方米左右的方格,在农场内的休闲区,70多个亲子家庭在此参加研学活动。
“今天是龚庄村第三届杏花节开幕的日子,也是首个莓子果开心农场项目启动的日子。”莓子果安亲托教连锁品牌创始人李津说,目前,机构内学生有1200余名,参加莓子果开心农场项目的家庭近百个。
“我们邀请学生家庭在农场认领果树,或承包小菜园,带孩子们到这里参加研学活动,接触土地,亲身体验春种秋收,教给他们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李津说,她希望通过研学方式帮助龚庄村进一步发展。
“我们这里最大的劣势是什么?是远离城区交通不便。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还是远离城区。”凤明霄说,目前,龚庄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农耕方式,相对落后的农耕方式是龚庄村发展研学教育的优势,孩子们在村里可以了解、体验传统农耕,这些知识和经验都是平时很难接触到的。
“我今天抓了小鸭和小鹅,学会了区分鸭和鹅。”9岁的任芃睿参加完研学活动后说,等天气再暖和些,他还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这里,体验播种、丰收的快乐。
凤明霄说,莓子果开心农场的建立,让村里人有了土地租金收入,同时,村民到农场帮忙还能有务工收入。农业研学活动的主角是孩子,但孩子的背后是家庭。农业研学可以让更多人来到村里,增加村庄旅游人气。
此外,龚庄村拥有八路军驻守熊洞的抗战历史遗址,这些也是发展研学的重要资源。“农业研学、红色研学我们都要搞,将来我们还计划联合周边村子一起开发新业态。”凤明霄说。(河北日报记者 宋柏松)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