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在缅甸的最后一个夜晚,我一个人安静地整理采访记录。
当地时间3月29日19时左右,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经过9小时长途跋涉后抵达了内比都。作为第一支抵达缅甸中部强震灾区的国际救援力量,我们立即投入到欧达拉蒂利医院的救援工作之中。3月30日4时56分,我们与缅甸救援人员一起努力,成功营救出一位被困近40小时的老人。当老人被成功救出的那一刻,现场响起了这样的声音:“感谢中国第一时间赶来救援!”“看到中国救援医疗队,我们就有了希望!”
一空闲下来,我就会想到在欧达拉蒂利医院的断壁残垣间遇到的杜珊温。这位40岁的母亲在废墟旁坚守了40多个小时,只为找到被埋在废墟里的女儿。救援现场,她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尽管未能迎来奇迹,杜珊温仍哽咽着向我们表达谢意:“中国救援医疗队昼夜不停地拼命工作,我永远感激你们。”
接下来的几天,我在灾区看到当地志愿者不顾余震危险,主动为救援队担任翻译和向导。年轻的志愿者李叶诚亲身经历了地震,却毅然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他说:“我不害怕,只想看到更多生命获救。”在内比都千床医院的临时帐篷里,我采访了一位需要紧急截肢的小女孩,她安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面对将要进行的手术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我从书包里拿出一块饼干递到她手中。她对我说“谢谢”,语气平静,眼睛明亮。
在救援现场,救援队队员肖敏总在重复一句话:“救人要紧,我们不需要休息!”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中,大家与时间赛跑,期盼创造更多生命奇迹。在缅甸消防总局、内比都金莲运动中心临时医院、内比都五十床医院等地,我们同当地救援力量、医护人员和民众互相鼓励,携手树立信念——不是毁灭,而是重建;不是终结,而是延续!
4月5日,我们踏着晨光从内比都灾区返回仰光休整。离缅甸中部强震灾害发生已经过去9天,当地民众的生活开始逐步恢复正常。大多数民众已返回住所处,面带微笑地辛勤工作。这种在绝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正是“微笑国度”——缅甸向大家传递的力量。
2015年,我作为缅语专业学生来到缅甸曼德勒留学,并在这里留下了很多美好的青春记忆。参加工作后,我曾作为云南日报、《吉祥》杂志记者在缅常驻。2025年,我作为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的一员来到缅甸内比都参与救援。这里的阡陌街巷,这里的朋友,这里的点滴记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给予我力量,让我不会感到害怕,让我尽己所能帮助这个第二故乡。
7个昼夜的相守,在即将离开这里的时候,我想对缅甸大声说:朋友珍重!缅甸加油!
云南网特派记者 张莹琳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