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牟定县党建文化主题公园里,处处花红柳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在公园的“初心路”上,数十名群众被“红军长征过牟定”的历史故事深深吸引。
“1936年4月16日凌晨,红六军团在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的率领下,从禄丰黑井镇兵分两路向牟定出发。当夜,红军从禄丰县妥安乡进入牟定县新桥镇迤落井和周家庄,在冷水箐会合。这条长约100里的路线就是当年红军留给牟定的‘红飘带’。”牟定县红色讲解员、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普顺尧声情并茂地为群众讲述着长征故事,“红军长征过牟定时,刘光焯、王应元、杨显智等63名牟定籍的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如今,虽已过去89年,但英雄事迹不曾被遗忘和褪色。”
近年来,牟定县把红军长征过牟定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依托县内红色文化资源,以红军长征过牟定路线为主线,强化红军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把红军长征过牟定路线打造成党员干部教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场教学点和红色旅游路线。
沿着红六军团走过的足迹,牟定县深入挖掘红军长征过牟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提出了保护长征路、设立里程碑、建设红军亭、护好红军桥、修复红军井、保护红军洞、提升红军村、打造红军户、栽好红军树、修建长征文化展馆10项红军长征文化建设计划。“通过对沿途的这些村庄进行标识,标明红军长征从哪里来,经过哪些村庄,然后下一步到什么地方去,以点连线把地图上的红军长征路线变成实实在在可以走的路线。”普顺尧介绍。
《长征文化建设“十项计划”》实施近1年来,来自县内外30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徒步走过周家庄、张苏村、冷水箐等村落,重走红军长征路、聆听红军长征过牟定故事,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感受“红飘带”的厚重历史。牟定境内的“红飘带”,成为当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文化旅游路线。
同时,牟定县还把长征精神有机融入彝族文艺活动之中。“红军来到坝子里,红军来到牟定城,大家怕也不消怕,红军为的是穷人。”这首彝族左脚调是红军长征路过牟定时,一位彝族歌手的即兴创作,情真意切地宣传了红军爱民、护民、为民的宗旨。此曲在当时不仅广为传唱,更是把牟定彝族群众的心和红军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此,彝族左脚调和人民军队结下了渊源。“三月麦子青,四月麦黄,小朗参军要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为流传的这首左脚调,也是以红军长征过牟定的情景改编的,广受群众欢迎,甚至成为牟定县征兵送兵时的宣传“标配”歌曲。
建设曹庆功革命烈士纪念馆、双拥县城主题文化公园、双拥大道等红色文化标志性建筑,编印《红军长征过牟定故事》教育读本,深入开展长征精神进校园活动,对红军长征经过的沿途村庄进行标识,修建红军亭,修复红军洞、红军井、红军桥,在沿途栽种红军树,在红军经过的重点村绘制长征主题宣传壁画……牟定县用实际行动真正让“红飘带”在牟定高高飘扬。
云报全媒体记者 吕瑾 通讯员 普顺尧 储庆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