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引用原始档案说话,是说假话,不完整引用原始档案说话,也是说假话,而且会给读者造成对档案的错误理解。笔者非常敬佩的一位军史作家讲过,研究历史,必须注意“系统、全面、关联”。党史研究离开了这三个词,就等于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真理。下面我以平型关战役毛主席领导的、林彪指挥的中共八路军115师歼敌人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毛主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问题、防修反修探索实践中先锋队领导问题三个案例来说明完整、全面呈现历史文献的重要性。
一、平型关战役中毛主席领导的、林彪指挥的中共八路军115师歼敌人数考证
关于平型关战役歼敌人数的争议的引起,来自日本军队的战报。据日军方面的战报记载,日军在平型关一战中死亡加失踪只有165人、负伤75人,总计伤亡仅仅240人。由于中途岛海战这样的大败仗都能被日本官方吹捧成大胜,日本的战报无疑是不能完全相信的。那么我们怎么分析平型关战役日军伤亡呢?就要用中日双方迄今为止能查到的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尽可能多的历史文献,相对全面的呈现平型关战役的历史。
日本方面的资料,例如原《每日新闻》随军记者益川的《大陆舞台上的中日死战》、日军《第十一联队战史》中关于平型关战役的记载内容。平型关战役,林彪指挥的115师包围、歼灭的是日军的一个汽车队和一个大车队,一个是日军的辎重队、一个是日军还不成熟的摩托化部队,无一不是打的日军的薄弱环节。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捏,这是毛主席的常用战术——林彪在军事上不愧是主席的得意弟子。据日本历史资料显示,仅这两路日军的伤亡,就已经达到了“九百人以上”(《从日本史料看平型关之战日军被歼人数》)。日军第十一联队、第二十一联队、第四十二联队等部队曾试图挽救两支日军,但是他们遭到了我中共军队的阻击,被迫撤退。这些日军无疑也遭到了一定伤亡。这样计算下来,平型关战役歼敌一千并不是一个夸张的数字。
中国方面的资料记载就更明确了。《毛泽东年谱》明确记载:“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伏击日军精锐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歼灭日军一千多人”(《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37年,四十四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阎锡山给蒋介石的电报称:“林师及七十三师一部,向敌左侧背挺进,占领蔡家峪,将平型关通灵邱之汽车路截断,敌机械部队及重兵器均不能退走。已获敌汽车五十余辆,均满载军用品。现已将平型关正面之敌约千余人解决,团城口之敌包围在一深沟中,已令迅速解决,以免逃逸。查敌系铃木兵团,配合蒙古军。”(《阎锡山关于第一一五师平型关作战告捷致蒋介石电》)无疑,平型关战役,中共军队歼敌一千,是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承认的。
综上所述,我们如果系统、全面、相对完整的呈现历史文献,就能发现中共军队在平型关战役歼敌一千才是历史真相。
二、完整、准确呈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主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
逄先知老前辈是笔者非常敬佩的史学家,他写的《伟大旗帜: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我已经仔细、一字一句的拜读完了全部内容,确实受益匪浅。但是,逄老讲:“他(毛主席。——引者注)当时就讲,我们的国营企业做衣服一个袖子长一个袖子短,这怎么行?东来顺的涮羊肉不好吃了,还有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他说,要设立对立面,用私营企业跟国营企业来竞争。”(《伟大旗帜: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这句话容易让人误以为毛主席说的发展一些资本主义为的只是用这些来和国营企业竞争、误以为毛主席归根结底不想消灭私有制。不是逄老引用的文献不真实,而是不完整。
实际上,毛主席说要发展一些私营企业,是他根据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中共政权急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发展国防工业导致轻工业、食品加工业发展不够充分的客观事实做出的减轻政权投资压力、方便政权重点发展国防工业的必要考虑。主席当时说:“当然要看条件,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这样定息也有出路。重庆的低质产品旺季不合规格,淡季合规格了,是因为旺季社会需要太大,供应不足。供应不足是长期的,是好现象,是因为购买力增长。”(《毛泽东文集》:《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可见,主席的意思很清楚——由于国家投资有困难,社会还有需要,私人才可以开厂,如果国家的投资没有困难、社会需要可以充分保障,就不需要私人开厂。这是主席根据中国当时实际情况做出的战略考虑,是主席提出“私人可以开厂”的最根本前提。而通过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比赛来增强国营企业的轻工业、食品加工业经营能力,仅仅是主席减轻国家压力的战略考虑的“附属目标”。
还应该注意的是,主席归根结底是想消灭私有制的。主席说:“定息拿多长的时间?这个问题,应当说八大已经解决了。七年之病,三年之艾。原则是要解决问题,时间服从原则。”(《毛泽东文集》:《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可见,主席认为,八大讲民族资产阶级拿的定息早晚要取消,不过要考虑保持一时期的问题。主席说:“共产党不想在这上面省几个钱,要说服工人,向他们说明定息的时间长比短好。可以虎头蛇尾,七年虎头,五年蛇尾,到第三个五年计划。如果还需要延长,到第四个五年计划还可以拖下去。”(《毛泽东文集》:《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可见,主席认为定息取消的时间可以延长,这样有利于社会稳定,不过定息早晚还是要取消的。
综上所述,一方面,如逄老所说,主席提出设私营工厂,确实有锻炼国营企业竞争能力的考虑,不过另一方面、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主席为了减轻国家投资压力,而且主席归根结底还是想消灭私有制的。
三、关于防修反修斗争中党的领导的问题
这里要强调的是,毛主席从来没有取消党的领导,他在探索防修反修的道路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是在先锋队出现部分变质的情况下发动群众在斗争中锻炼出新的先锋骨干力量,从而使红色力量弥补领导层的空缺,也就是“部分地改造我们的国家机器。”(《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67年,七十四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了预防党内变质力量的相互保护,主席认为需要“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67年,七十四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这些都和取消先锋队毫无关系。
防修反修的严格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显示,防修反修必须“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一九六六年八月九日《人民日报》)。文件还指出严格规定:“要用文斗,不用武斗”“确有证据的杀人、放火、放毒、破坏、盗窃国家机密等现行反革命分子,应当依法处理”“不许用任何借口,去挑动群众斗争群众”(一九六六年八月九日《人民日报》)。我们完整的、全面的阅读这一文件,就能知道:第一,防修反修不是无领导的,而是有领导的——领导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就是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第二,对于违法分子,必须依法处理,而最终执法者无疑也是最高领导者,也就是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这些就是“只能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不能采用任何包办代替的办法”(一九六六年八月九日《人民日报》)的前提。可见,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必须是不能杀人、不能放火、不能放毒、不能破坏和盗窃国家机密的自己解放自己,而党的领导作用,则在对一切违反严格规定的分子进行依法处理、打击破坏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进程的别有用心势力中体现。
这些内容无疑也是可以用事实佐证的:一旦出现违反防修反修的十六条严格规定的现象的时候,起领导全局作用的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就会指示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的人民军队对这些现象进行制止,尽可能为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保驾护航。如果主席真的认为要“取消先锋队”,为什么主席批准的十六条严格规定还强调了必须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呢?如果主席真的认为要取消先锋队,怎么会保留党中央绝对领导、指挥的人民军队呢?无疑,我们全面阅读十六条严格规定,就足以得出这一结论:毛主席的思路,就是以十六条为严格规定来进行防修反修的实践,而实践的过程中,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是保证十六条规定严格执行的“司令部”,而人民军队则是听党指挥、执行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关于维护十六条严格规定的各项政策、为群众斗争保驾护航的定海神针、钢铁长城。
探索防修反修的道路,无疑是史无前例的,总结经验教训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脱离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毛主席做的对的也说成错的、把毛主席本来没有犯过的错误也非要说成毛主席的“错误”,更不能否定毛主席预防党的变质、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防修反修理论的正确性。正如李慎明所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袖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十分敏锐地借鉴苏联党静悄悄地改变颜色的深刻教训,是最为重视解决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问题的第一人。他及时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确保党永不变质的战略思想,并努力艰辛实践。至于在艰难探索如何实现党永不变质这一根本性的战略思想中所出现的失误甚至错误,我们亦必须实事求是加以重视,并切实改正。但决不能由此否定毛泽东关于党永不变质战略思想的本身。”(李慎明:《关于正确评价毛泽东方法论研究》)
综上所述,只有完整、全面呈现历史文献,才能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