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政史爱好者和“左派”们缺乏的并不是什么“猛料”,而是相关基础知识和阶级史观为主、整体史观为辅的历史思维和清晰逻辑来进行梳理。像猛料和八卦,包括键政人在内的很多人说自己总也记不住、总也理解不了,一个问题昨天刚看过过,今天就迷糊了,于是每过一个阶段就车轱辘事来回看,很难更进一步。
党史、军史、政史、国史、共运史的形成,很多事情的发展,说到底也是人与人、军队与军队、组织与组织、军队与组织、个人与集体、党派与党派、国家与国家关系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如果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光靠猛料属于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猛料如果是小道上那种真真假假混杂在一起的消息内幕也不知道。
基本上,相关基础知识和史观的选择不说决定一切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许多人总想要通过“不为人知的猛料”来认清事实,哪有那么简单。
想了解近现代史不多方面看哪行,有的材料覆盖范围太大,对事情本身反而不够深入,但是得重视基础知识,不要光看猛料。近现代史无非三个层面——立思想、学史实、出史识。怀着不同目的最后的成就自然也不同。
立思想就是主线条,近现代史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历史,是政治、是宣传,为的是让人树立一个思想信念,带着这个目的,那就甘作一个革命的螺丝钉,至少要有那份不计个人成败的大胸怀。
学史实相对简单,历史是客观发生的不会因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既成事实,想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是人的好奇心,也是历史学的本来面目。学史实就是在知上打基础。
出史识就是透过历史事实的表象去把握背后的规律,并且依据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来建构自己的历史观。这个相对比较难,因为人很难克服自己的与利益相关的屁股。到史识这一层面就是抓住事物的牛鼻子不被俗称的私货所带着走了,从“夹带私货”这个说法就可知出史识之难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接下来的系列将围绕第一步的“立思想”开始来立足在思想意识方面,把马列毛主义和我国的近现代史尽己之力生动结合起来,有的地方会辅之以一定的政治经济学常识,当然也有的地方应该只述不评,既给读者留出思考空间也避免笔落不慎之处落有心之人口实。
教员曾说过: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思想意识之所以要“立”也能“立”起来的原因在于它存在着特殊矛盾,具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思想意识历史进程中的特殊矛盾就是我党在各个历史阶段坚持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理论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与党员、群众实际思想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差异)以及如何解决矛盾。教员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给出答案:“只有加紧政治训练的一法”。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史实为出发点,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而不是从概念或原则出发。搞单纯的概念演绎或逻辑推理。概念或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终了和结果。另一方面也不是党史的简单重复或翻版或缩写。我们要做到“论从史出”又要做到把研究重点放在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上,不能停留在叙述史实、考据史料的层面,通过历史上思想意识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回顾和总结,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帮助认清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和意识万能的唯心主义两种错误观点。
对此,要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做到史论统一,坚持以史为线、以史为据,不能离开历史发展的阶段、顺序、线索,不能不以史实为依据去作理论的概括、分析和立论、论证。而要采取“以史为主,寓论于史,论从史出”的方法,以第一手原始资料为基础,要运用大量的历史文献,收集、分析、整理大量的史实,做到资料翔实可靠,然后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鉴别,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这需要有“大海捞针”的勇气和恒心,才能取得“沙里淘金”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注重资料的原始性。不能图省事转引他人著述的材料,更不能用第二手资料作主要论据。如回忆录可以作为重要材料使用,但回忆录不能单独使用或作第一论据,只能配合其他第一手资料而作辅助材料。因为回忆录会受到政治环境变化和人的生理记忆条件以及作者个人想法立场所限,会出现一定的差错。二是紧紧围绕主题。不能离开“立思想”的主线,必须明确主题,从思想意识角度切入,围绕我党的思想意识展开,舍去不相关或不紧密的内容。
这样才能做到学习历史知识与把握历史规律相结合,对此我们既要熟悉历史事实和历史进程,更要理解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认识思想意识在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把握规律性。
此文就当是“立思想”的前言吧!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