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智能驾驶≠自动驾驶 交警提醒:不能将车辆完全托管给辅助驾驶

发布时间:2025-04-03 22:11:15

原标题:智能驾驶≠自动驾驶 交警提醒:不能将车辆完全托管给辅助驾驶

南海网4月3日消息(记者 孙春丽 王燕珍)近日,一起小米SU7高速碰撞燃爆事件,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问题推到了公众视野的最前沿。这一悲剧性事件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智能驾驶在现代交通体系中的角色与定位。带着这关键问题,记者走访了交警部门以及来自不同品牌的多位车主。对此,交警警示,智能辅助驾驶本质在于“辅助”,驾驶员切不可过度依赖,务必时刻紧握安全驾驶的主动权。

车主共识:便利但不依赖 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

连日来,在记者对多位车主的采访中,一个共识逐渐清晰:智能驾驶仅仅是辅助工具,绝不能成为驾驶员放松警惕、过度依赖的对象。

蔚来车主庞先生对智能驾驶功能赞誉有加,他提到:“智能驾驶功能是我选择蔚来的重要原因,系统的自动变道、进出匝道等功能,极大地减轻了长途驾驶的负担,同时也提升了行车安全性。在路况较好的高速和快速路上,我经常会启用这些功能。”

然而,庞先生也严肃地补充道:“一旦进入城区,面对复杂多变的路况,比如临时施工、车道线不清晰,或是遭遇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我会毫不犹豫地切换回手动驾驶模式。毕竟,安全是行车的首要准则,任何时候都容不得半点疏忽。”他还特别强调,即便蔚来的硬件和算法在持续升级,但在诸如无保护左转、突然出现障碍物等复杂场景下,人类驾驶员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依旧无可替代。

比亚迪车主高先生对智能驾驶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他表示:“我只有在高速或快速路车流量少的时候,才会偶尔使用智能驾驶。它能让我适当放松,缓解一下驾驶疲劳。但我心里清楚,机器毕竟是机器,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每次使用时,我都会密切关注路况,一旦有任何异常,我就会马上手动接管车辆。”

高先生还提到,他经常关注网上的智能驾驶测试视频,这些视频让他对智能驾驶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更加明白智能驾驶的局限性所在。

特斯拉车主王先生则明确表示:“我买车的时候,根本没考虑智能驾驶这一块,我就喜欢自己开车的感觉。日常驾驶中,99%的时间都是我自己操控车辆,只有在特别不方便的时候,比如想喝水或者突然有电话进来,我才会短暂地切换到智能驾驶模式。”

王先生强调,虽然智能驾驶在一定程度上能为车主提供便利,但驾驶员必须时刻牢记,它只是一个辅助系统,不能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托付给机器。他还提醒其他车主,不要被厂商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误导,要以理性、审慎的态度看待智能驾驶技术。

车辆行驶在南海大道。

交警警示:智能辅助驾驶关键在“辅助”

海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车辆管理和预防教育支队二级警长周丽从专业角度对智能辅助驾驶进行了剖析。她着重指出,辅助驾驶的核心在于“辅助”,驾驶员的“自主”掌控才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

周丽详细阐述了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可能带来的多重风险:应变能力受限,使用自适应巡航等辅助驾驶功能后,驾驶员容易对车辆的速度控制产生依赖,从而降低对路况变化的敏感度和应变能力。 驾驶技能退化,长期依赖辅助驾驶系统,会导致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反应能力逐渐下降,一旦遇到系统无法应对的突发情况,可能无法及时做出正确反应。系统故障隐患,辅助驾驶系统作为一种电子设备,不可避免地存在故障风险。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极有可能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甚至引发车辆失控等严重后果。复杂路况不适用,在夜间道路、交通拥堵路段、施工区域以及山路弯道较多的道路上,辅助驾驶系统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出现对障碍物的错误识别与误判,从而埋下安全隐患。驾驶员分心风险,由于辅助驾驶系统的自动化特性,驾驶员可能会放松警惕,出现分心甚至疲劳驾驶的情况,严重影响对道路状况的观察和判断。

周丽特别提醒广大驾驶员,当前的智能驾驶技术让大家开车更轻松、更安全,智能化水平也有了明显进步,但当前阶段的辅助驾驶功能只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工驾驶起到辅助作用,驾驶人切不可对此类功能过于依赖。驾驶人不能将辅助驾驶视为自动驾驶,更不能将车辆完全托管给辅助驾驶,而忽视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存在的巨大风险。(孙春丽 王燕珍)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