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蝶贝珍珠规模化养殖及深加工项目落地中核海南产业合作示范区——生态与产业共生的“昌江样本”
南海网记者 鲁启兰
4月3日上午,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随着一场签约的落笔,三沙美济渔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沙美济”)与浙江千足珍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足珍珠”)正式达成合作,标志着白蝶贝珍珠规模化养殖及深加工项目正式落地中核海南产业合作示范区。未来,双方将在昌江构建“育繁养-加工-研发”一体化链条,赋能海南自贸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聚力形成海洋产业集群,打造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品牌。
4月3日,项目签约仪式现场。记者 鲁启兰 摄
白蝶贝:从“濒危物种”到“核电伙伴”
白蝶贝被誉为“珍稀瑰宝”的大型珍珠贝类,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曾分布在我国热带海域—广东西南部、广西涠洲岛和海南岛周边海域。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用海活动及工业污水、废水排放的增多,使海洋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白蝶贝数量锐减、濒临灭绝。
转机始于2019年12月。海南核电、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三沙美济携手启动《海南核电海域综合利用示范研究》科研项目,积极推动核电海域资源综合利用和绿色开发。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实践,项目突破人工批量繁育、高成活率养殖等核心技术,科研养殖的白蝶贝实现单贝直径增长7—10cm、珍珠最大直径达18mm的国际优质标准,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昌江智慧”。
海南核电白蝶贝珍珠成品。海南核电 刘玄 摄
在核电基地成功养殖白蝶贝,既是产业突破,更是生态修复的典范。一方面,白蝶贝能够在海南核电海域繁育,印证了核电能源的清洁安全性;另一方面,白蝶贝通过抑制浮游藻类滋生、防止水质富营养化,与海南核电形成“以贝净水、以水养核”的良性循环——既保障核电机组安全运行,又为海洋生态修复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协议落地:从“实验室”到“产业链”
4月3日上午,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儒茂,海南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智刚,中国核电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魏国良的见证下,三沙美济与千足珍珠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白蝶贝产业从“科研实验”步入“全链发展”的崭新阶段。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白蝶贝等贝类繁育、养殖、珍珠饰品加工、生物医药、海洋文旅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优势资源整合。三沙美济提供养殖与育珠技术支撑;千足珍珠依托全产业链资源,推动珍珠高端饰品、生物活性成分提取、衍生产品加工等深加工落地中核海南产业合作示范区。
4月3日,项目签约仪式现场。记者 鲁启兰 摄
三沙美济董事长孟祥君表示:“白蝶贝珍珠具有独特的品牌价值,我们将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与千足珍珠的战略合作,推动珍珠产业链延伸和价值提升,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千足珍珠副总经理陈学仁告诉记者,公司未来将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完善养殖基地建设;二是深化产品研发设计,提升珍珠产品附加值;三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将把在海南核电养殖的白蝶贝珍珠打造成为昌江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品牌。
魏智刚强调,未来,海南核电将持续探索向海图强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为项目提供海域使用、码头运输、化学分析、环境监测等支持,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确保项目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与海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
从濒危物种保护到生态养殖产业化,海南核电与昌江以白蝶贝为纽带,探索出一条核电清洁能源与海洋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一粒珍珠的背后,是技术突破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鲁启兰)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