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军报》的剪报本里,珍藏着王伟同志的一段深情诉说:
去年(2000年)大年初二,我们飞到西沙上空巡逻,从空中俯瞰,西沙大大小小的岛屿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碧绿的海面上,漂亮极了。我们想,有我们守卫祖国的海天,西沙每天都会像今天一样洒满和平的阳光。
这是2001年2月,王伟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军报上,仅时隔两个月,王伟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2001那一年,我们加入了世贸,进入了世界杯,还拿到了奥运举办权,被称为“大三喜”。
但是在一片歌舞升平的“全球化”幻境里,王伟的殒命被淹没了。
4月1日事后,时任外交部主管美国和大洋洲事务部长助理周文重于当天紧急约见时任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强调事态的严重性,并提出严正交涉,要求美方就损毁中方战机,以及威胁飞行员生命安全,对中国人民作出解释和道歉。
然而悍然发动入侵行径、故意偏向冲撞我机的美国及美国军方,事实上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向王伟、向中国人民道过歉。
美方一边以“监控局势发展”为名,派遣三艘驱逐舰前往海南岛附近游弋,并在南中国海地区停留;一边发表失实言论,误导国内的美国民众以为是中国把美军机组人员当“人质”与美国进行谈判,以煽动民众情绪。
鉴于此,我方公开了美军EP-3受损照片,证明撞击是由美方主动出击;同时,驻美大使杨洁篪同志也欣然接受美国CNN采访,摆事实、讲道理,阐真相,树立场,直接做美国公众的工作。
一时间,美国国内,“赞同美国政府向中国人民道歉”人数的比例从不到20%激增至50%以上。
紧接着,中美双方就“道歉”及EP-3如何离开中国境内展开了为期数月的博弈。
但是当年白宫全权代表普理赫向中国的递交致歉信中,最后使用的不是正式的“apologize”,而是口语的“very sorry”。
且美方致歉为的也不过是那二十四个扣押在我方手里的入侵者和军机残骸,否则他们连一句sorry都不会吐出来。
待到二十四名战犯毫发无损地被我方还给美军,不要脸的操作接二连三地上演:在夏威夷悉卡姆空军基地高调迎接“英雄”、安排市民夹道欢迎“凯旋”、向王伟烈士赔偿绝对侮辱性的34567.89元,同时叫嚣如果不归还军机残骸就要“阻止北京申奥”、“反对中国入世”、“加大对台军售”……
这就是美帝国主义。
如毛主席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指出的: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而美帝国主义曾经一度是有过“被逼得不得已”的——70年代对我们的俯首帖耳历历在目,总统尼克松不顾一众财团反对也要亲身跃入毛主席的小书房、去和他老人家“讨教一番”,我们在机场迎接时都依旧照常悬挂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标语横幅。
历史的功绩是铁板铮铮的:在空中与美军交锋、乃至击落美军入侵飞机,这本是新中国的骄傲战事。
最知名的当然就是1956年8月23日的东海重击,当日驾驶P4M-1Q电子侦察机的是美国空军中尉詹姆斯·迪恩与十五名间谍军官悍然入侵我国领空,在毛主席、中央军委、空二师副师长褚福田的共同指挥下,当时第六团的领航飞行员张文逸受命驾驶米格-17Ф战机起飞迎敌。
技术高超的张文逸经过两次攻击,直接将P4M-1Q电子侦察机击落坠入大海,自己则安然返航、圆满完成卫国作战任务。
两天后,恼羞成怒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大黄蜂号、埃塞克斯号和列克星敦号三艘航空母舰以及其他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四十九艘军舰,配备两百架舰载战机前往我国东海方向示威。
然而,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实力不如美军的情况下,毛主席怕了吗?中国人民怕了吗?双方拉开架势剑拔弩张,一度惊动了赫鲁晓夫。
结果,自知理亏的美国人不过是叫唤叫唤而已,转了一圈悻悻而归。
那么,为什么转眼到了90年代,银河号、黄海对峙、美航母插手台海、南联盟炸馆、南海撞机全部纷至沓来?
每年的今日都是我们告慰王伟烈士海空英灵的日子,但似乎年年都有人满面愁容:“落后就要挨打,吾辈自强……”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否真的是真理呢?
并且,这样的引导又会带出什么样的节奏呢?
这种思维的本质是一种投降主义,在外交层面是威权至上,在军事层面则是唯武器论。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暗含的意思其实是“落后就是该打”。
因而,当官方用这样的隐形意味去框述一系列国难烈士纪念日时,就于不经意间为入侵者完成了开脱,同时为守卫者的无能完成了洗白。
这种言论的最大受害者,当然还是殉身却不被正确铭悼的千千万万的烈士们。
换句话说,原本并不“落后”的新中国,是怎么在90年代至新千年重新在美国人眼里变得“落后”的?
就说王伟同志二十三年前驾驶的歼8II,这是爱萍同志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时期力保出厂的国产战斗机,他也是反对军队经商的核心人物。
在80年代的“中美蜜月期”时,当时我们曾想能引进美国先进技术来改进歼8II,1986时中美也曾达成协议,委托前格鲁门公司帮助改进歼8II,就是内部代号“八二工程”,对外名为“和平典范”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使用基于 F-16A/B 的 AN/APG-66 改进的雷达和机载电子设备,但保留国产的敌我识别装置和塔康导航系统;使用新的惯性导航系统、HUD、任务大气资料计算机;并修改飞机的机体结构,加装翼前缘襟翼以提高转弯角速度,使用结构化油箱以增大飞机航程,改进后的飞机能挂载意大利阿斯派德空空导弹。
双方还就采用 F404 涡扇发动机装备歼8II展开谈判,美方声称,经过美国先进技术整合后的歼8II,其基本性能与 F-16/79 相当。
在歼8Ⅱ于1989年运付美国改进时,刚刚完成设计定型还未装备部队,美国方面对运送到该国的两架歼8Ⅱ进行研究后认为制造工艺存在严重缺陷,结构也不合理,用美制机载电子设备对飞机进行的整合工作并不顺利。
1990年3月,美方狮子大开口向我们提出增加两亿美元的发展经费,“用于补充不断增加的额外成本”,这使“和平典范”计划的全部发展费用由原先的5.5亿美元上涨至7.5亿美元,我方表示“无法接受”。
三个月后,中国决定从苏联引进高性能的苏-27,并在同年7月正式通知美方中止“和平典范”计划。
引进苏联强大的苏-27,确实短时间内增强了我空军实力,但长远来看对改进歼8II以及研发歼10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懈怠,当时就有领导非常直白又迫切地说:
想搞歼10就是‘5分钱上长城‘,完全不切实际。
一年前的1989年,军委曾组织了一次庞大的军事代表团前往苏联考察,专家宋文骢受邀参加了代表团。考察期间苏-27SK给军事代表团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效果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于是就有人提议干脆直接大量进口苏27这种新锐战机,别花功夫折腾新机型了,喊出了所谓“要打赢,靠27”的口号。
但这些意见,统统遭到了宋文骢的反对:
苏27 的确性能优异,但是和歼10 相比性能各有所长,苏27 替代不了歼10,两者应该相互配合。
刘华清也赞同宋老:
苏27再好,也是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再困难,歼10也要搞下去!
尤记再两年前时,1987年的6月,为歼10提供部分技术与零部件的外国公司就曾“羞辱”过宋老,这让他对“造不如买”格外的警惕。
当时外国专家们在考察了中国歼10的研发进度后,曾对宋文骢坐地起价:
你们技术不行,你们方案不行,你们的工程师更不行,这样的起落架,你们无论如何都搞不出来。
讲白了,就是说咱中国人不行。
临走的时候还对宋老扔下一句:
你们肯定干不了的,不过你们随时可以再来找我们,但那时候,可就不是现在这个价了!
当时已57岁的宋老真的气坏了,捶着桌子对研制起落架的同事们说:
不要等!不要靠!也不要指望外国人会帮助你!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歼10飞机、让起落架流着我们自己的血液!
只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军队要忍耐”,这就是那一时期无可撼动的铁律。
10号工程总投资仅40亿,落没落实不说,这还非611所一个单位花,而是10个分系统、上百家研制单位共用,摊到611所所剩无几,还要用以对外合作(法国、以色列),致歼10险些夭折。
宋文骢在家门口卖面条维生的闹剧也就在国际军界流传开来,后来也有611所的同志说不是卖面条,而是卖鸭子……总之,是到了为生计而讨活的地步。
不止是宋老自己,15岁就靠上西北工业大学的天才少年杨伟,也一度因为待遇太差想要离开宋文骢团队,被宋老强留:
孩子,留下来,才能办大事……
“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刀”这句话,后来也成了八十年代的缩影。
一次战略选择的偏离,就是数年之久的时间差。
2001年4月1日美军入侵我领空,彼时歼10仍未交付,王伟同志驾驶的依旧是歼8II……
那一天的南海上空,美军正是瞅准了歼8II的性能不足(特别是低空低速时)故而大胆进犯,跟王伟同时监视美机的另一位飞行员赵宇后来也介绍说,当时王伟飞机的尾部被美机螺旋桨刮得“像纸片一样”飞散开……
长空飞血溅万心,南洋一夜成泪海。
这是2001年4月20日,人民大会堂里,阮国琴(王伟妻子)与江主席的一段对话:
阮:感谢江主席、感谢党中央……
江:哎,让小孩坐到我的身上来,你好说话。来!
阮:去吧,坐到爷爷身边去吧。
江:哎,这孩子一点都不认生。
阮:嗯,很亲的。
两年后,2003年,歼10生产型终于交付;
当年12月,歼10双座型号原型机实现首飞;
再一年后,我人民空军正式换装歼10战机。
共和国万里长空从此浩蓝无虞。
歼10是第一款由亚洲人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也是我国第一种采用国际先进水平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战斗机。
它的起落架,宋文骢的团队只花了不到30万的经费就造出来,是外国公司报价的1/20。
别说起落架,连先进的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以及CAD/CAE/CAM等,都被宋老的团队逐个击破,五星红旗印在上面印得理直气壮,分外鲜艳。
可以说,宋老的“全华班”团队凭着一口不服输的气,既没有给当时国家“军队要忍耐”的方针“拖后腿”,也在有效的范围内保住了我国第三代战斗机的进度,更是让王伟同志英灵得慰。
…………………………………………
王伟的牺牲具有难以替代的历史性意义。
二十四年前,为了拯救一个飞行员的生命,不知有多少战友和乡亲泪洒海天。
王伟的战友、某飞行团副团长王文治流着泪呼唤战友:
这些天,飞机一起飞,就盼着奇迹出现;每一次返回时,心还在天上,泪却流在脸上。
迎着波涛,顶着海风,军舰舰舷两侧、舰尾甲板都站满了水兵,官兵们一遍遍地呼喊:
王伟,你在哪里?
某导弹护卫舰水兵江卫国说:
我真恨不得多长一双眼睛。
在舰舷边,他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夜,有时禁不住失声痛哭,热泪长流。
为了拯救一个飞行员的生命,不知有多少人不计代价、不计得失。
彼时正值渔汛,许许多多的渔民却放下渔网,驾船赶往出事海域。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渔民冯安崎说:
平时出海满脑子都是鱼,现在满脑子都是人,鱼儿从船边游走也看不见。
海燕村渔民郑荣琼4月2日出海捕到满满一舱鱼,接到搜寻消息,他想也没想就掉转船头又开到海里,回来时,满舱的鱼都臭了。
即便是这样,这位渔民说
损失多少不要紧,找到人是最关键的。
这是一种几乎难以言说、但注定载入史册的情怀。它朴素无华但又振聋发聩,仿佛在告慰,又似是一种警告——任何触笔历史的人,不要妄图挑战这个民族的热忱和底线,我们生而长久也必将一往无前,所以,任何挫伤这个民族生存权、发展权、富强权的人,都必然会在史册留下污名。
要形成我们的独立自主能力、研制能力、生产能力。长期以来,西方一些主要工业国家在限制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同时,对推销其工业产品却不遗余力,企图长期把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主导权与垄断权,长期保持其国际竞争优势与地位。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结果是永远受制于人、仰人鼻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无创造力与进取心,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的实力和抱负,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掌握工业化时代的竞争主动权,在国际产业分工的关键环节扮演主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扩大竞争优势。
—— 2014年5月视察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时。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