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凤庆:家门口就业‘饭碗’香!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发布时间:2025-04-01 16:07:46

  原标题:【牢记总书记嘱托 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家门口就业‘饭碗’香!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凤庆县雪山镇,每天早晨,总能看到几个身着“雪山环卫”的橙色身影在忙碌,清扫街道、清运垃圾、疏通侧沟、管护花树是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一般从早晨8点至10点两个小时。“我家就在街子旁边,家里有两个娃娃读书,两个老人也年纪大了,不能出去打工,现在街子做保洁员,这份工作非常适合我”严世英是“雪山环卫”中的一员,现年31岁,上有年迈多病的公婆,下有两个读书的孩子,两夫妻只能在家务农,间歇打点零工,聘用为集镇保洁员后,收入又多了一份保障。

  雪山镇共聘用公益性岗位180个,有乡村保洁员、护林员、城镇公益岗等岗位,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森林防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解决了部分脱贫群众的稳岗就业。

  近年来,雪山镇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人参果种植,种植面积达150亩左右,全部采收销售完预计毛收入达400多万元,须支付土地流转租金7万元,支付务工工资60多万元。家住桂林村的鲁映芹,距离集镇和种植基地较近,因孩子读书需要照顾,选择在家门口找点活干,她已在种植基地务工2年多,熟练掌握了人参果种植管护技术,是基地的小领班。她很满足的介绍道:“我就适合这种家门口的活,早上把娃娃送进学校,到基地干一天活,下午又把娃娃接回家,娃娃也招呼着,收入也有一点。”

  据了解,人参果种植是短平快小区域特色经济,属资金高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到销售,2个种植基地共需用工7500人左右,稳定用工60多人,用工时间长达5个多月。该产业对工人要求不高,适合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妇女,每人可在基地获得1万多元的务工收入。

  菌草种菇是雪山镇依托巨菌草资源实施的项目,既能有效利用丰富资源,又能解决当地群众就近就业。该项目建成菌棒制作厂房400多平方米,菌棒种植棚20棚,菌草种菇从菌棒制作、大棚管护、菌菇采收加工,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去年9月份以来,菌草种菇产业发放务工工资30多万元,用工4000多人,稳定用工20余人,零散用工50余人。

  核桃、茶叶是雪山镇的传统产业,收获上市季节,从采收到加工需要大量工人,初略估计,从事两项产业的农民工人约有5千多人。茶叶产业用工集中在春茶季,全镇2万多亩茶园由茶农以计量的方式向茶叶加工主体交售鲜叶,加工主体聘用技术工人进行加工制作,灵活务工是茶产业最大的用工特点。进入秋季以后,全镇13万亩核桃集中采收,但用工量最大的是初加工阶段的破壳取仁,该道工序简易轻巧,可分散居家完成,也可集中统一完成,务工人员男女老少皆可,当地妇女、老人个个都是核桃破壳取仁的熟练工。茶叶产业和核桃产业分季节用工极大的提高了本地劳动力的利用率。

  光伏产业是近年来镇内实施的较大在建项目,总投资达8亿多元,建设时间长达3年,并网节点时间紧迫,现场用工需求量大,中电建昆明院光伏项目施工生产负责人刘攀介绍说:“光伏项目实施以来,为满足现场施工进度需求,我们在本地招收了100多名工人,既解决了现场用工紧缺的问题,也为当地提供了部分就业机会”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工人需求会相应增加,当地群众家门口的务工岗位将越来越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凤庆县为最大化盘活剩余劳动力资源,积极探索打造“招引小商提供一批、扶强企业拓展一批、新型主体带动一批、乡村旅游开发一批、产业调度消纳一批”的就近就便务工凤庆经验,让群众“留守”不“流收”,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严占文 江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