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羊城晚报旗下羊城派报道,3月27日,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在珠海正式投产,年产能6GWh。
该产线位于珠海海四达新能源基地,是由广东能源集团联合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广东卫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北京卫蓝全球领先的固态电池技术,并联合广东海四达,通过设备升级与工艺改造,实现了全球首次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的量产。
目前,该基地已建成两条自动化产线,总规划年产能为6GWh。该产线生产的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产品兼具长循环寿命与高安全性能,适用于源网侧储能、5G基站储能、工商业储能、数据和算力中心储能、新能源商用车、轨道交通、电动工程机械、电动船舶等多个场景,由于其安全优势,尤其适合城市用户侧储能的场景。
该产线半固态电池应用纳米固态电解质技术,提升了电池的热失控起始温度,安全性能实现全面升级。此外,产线还采用了混合固液电解液配方和原位固化技术,进一步增强电池的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确保电池在极端环境下仍能安全稳定运行。值得一提的是,该产线生产的314Ah大容量半固态储能电池,触发热失控测试时间也比传统电池提升40%以上。
据悉,2022年,普利特完成对海四达的战略重组,并在江苏启东、广东珠海及马来西亚投资建设新电芯生产基地,规划总产能15GWh。
2023年,海四达已与卫蓝新能源签署战略协议,推动固态电解质在新一代电池中的应用。根据计划,2025年,普利特的半固态电池将接受梅赛德斯-奔驰等车企的测试验证,并计划实现量产交付,2027年迈入全固态电池量产阶段。
2024年,海四达启动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的转型,采用硫化物与氧化物双技术路线,计划2025年实现半固态电池产业化,2026年推进至准固态阶段,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
同年8月,普利特宣布与卫蓝新能源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涉及新能源系统材料、固态电池产品及资本合作,聚焦储能、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3C消费电子及特种车辆等领域,共同开发高性能固态电池。
来源:DT新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