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机器人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一场论坛上,一位院士在上台演讲前和机器人握了握手并摸了摸它的头。在嘉宾演讲的间隙,机器人还上台来了段串场表演,跟随着《红高粱模特队》的插曲扭动起来,尽管动作略显笨拙,但不妨碍在场观众纷纷掏出手机记录。场外,有接待机器人手拿摇铃提醒嘉宾演讲开始,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形机器人在现场写书法、冲咖啡、秀茶艺、提供问诊服务。
对于近期具身智能赛道的热度,动易科技联合创始人毛书翰对记者表示,去年,上下游产业方对具身这一概念还没有那么熟悉。春节后,行业几家公司陆续发布相关进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与产业方希望与我们进行产业落地合作探讨。
另外在技术侧,毛书翰表示,多元化理念的运动行为目前在行业内成为较大突破;软件层面,行业已看到大模型技术在人形机器人上的广阔应用前景。硬件层面,具备全栈硬件自研能力的企业将具备更多的发展上限和行业话语权。
今年2月,北京发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卫华介绍,目前,北京已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2400家,约占全国四成,2024年全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提前完成三年发展目标。
中关村论坛现场,北京对具身产业的投资与布局有了具象化展现:有宇树Go2机器狗陈列、“加速T1”机器人踢足球、“妮娅”机器人迎宾、“天工”机器人进行行走演示、“盖博特”机器人为顾客取商品、“Adam”机器人表演太极拳。
除了具身智能,人工智能也是此次大会的技术重点,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玉霞在采访环节表示:近期,北京市海淀区正在按照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部署和全市统筹安排,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重点围绕算力、投资、人才、空间等方面强化布局。其中在算力供给方面,建设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调度平台,协同京能数产、智源研究院等主体,打造算力跨域调度运营体系,在既有重点项目基础上,不断接纳新的算力节点,逐步形成一体化的智算网络,实现算力资源的柔性互通、协同发展。
另外在产业投资方面,王玉霞表示,海淀区已成立三期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通过资本注入加速技术转化和产业落地。在空间保障方面,海淀区将推出“中关村AI北纬社区”,在科学城北区构建10万平方米以上人工智能企业重点承载区,赋能空间、产业、人才、企业服务等四大类共9项市、区、园叠加政策,符合条件的AI企业可免租入驻,最高享受三年全免费的租金优惠,支持人工智能领域初创企业发展。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