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幸福玉溪:奋进春天里向新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5-03-28 09:07:45

澄江马房村 通讯员 曾永洪 摄

赛灵药业生产车间 记者 杨茜 摄

通海鲜切花 本报记者 杨茜 摄

  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云南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赋予了重大使命、明确了实践路径、教授了思想方法。

  殷殷嘱托常在耳,且趁春风策马行。玉溪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今年在全市开展“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以干破除发展困境、以稳守牢风险底线、以示范激发队伍活力,全力以赴推动玉溪高质量发展,以实干实绩实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新篇章。

  春风吹拂,三月的玉溪大地,奋跃而上、活力勃发的发展新气象扑面而来。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在玉溪市红塔区赛灵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将生产出的恒古骨伤愈合剂装箱,它们将被送往全国各地。恒古骨伤愈合剂源自促进骨伤愈合的彝药古方,用现代科技解码产品起效的“基因密码”,形成全国独家品种,不到4年间市场占有率从2%上升到8%,处于行业前列,赛灵药业也成为云南省制造业第四批单项冠军企业。

  “我们建设有8个创新平台。”赛灵药业集团总裁办主任黄志刚介绍,其中包括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平台聚集了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等20余所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年均保持在企业年营业收入4%以上的科技经费投入,让赛灵药业拥有17个药品品种,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去年10月,云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12个省技术创新中心,由赛灵药业筹建的云南省中药凝胶贴膏技术创新中心就在其中。这也是玉溪首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将有效解决凝胶贴膏剂市场被国外公司垄断的现状,同时填补了云南省中药凝胶贴膏的空白。近年来,玉溪市积极推动重点产业链企业筹建研究院并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其中云南云陶产业创新研究院、云南烨阳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云南玉昆钢铁研究院等5家研究院入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为“云南绿色钢城”、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建设发展注入科技动能。目前,全市共有1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5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省级创新平台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玉溪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杨美琼表示,玉溪将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依托云南贵金属实验室(易门)分中心、云南疫苗实验室玉溪分中心、云南烨阳新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赛灵药业等创新平台,进一步推动玉溪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太标数控从2022年就开始了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定制了5G专网,实现设备互联互通,加工效率提高了20%,生产成本降低了约15%。2024年,公司投资近5亿元建设了2万平方米的恒温车间。目前,该车间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建成后,整个生产流程能在恒温恒湿的环境内完成,确保生产精度,推动太标数控在质量、产能、销量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近年来,玉溪市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通海县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并分别于2021年、2022年顺利通过评估,成为同时拥有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创新型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国家级荣誉的城市。全市创新能力指数由2020年的19.99提升到2023年的29.88,年均增长14.3%,科技创新已成为玉溪的鲜明标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下一步,玉溪市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绿色优势,围绕发展壮大“三大经济”,扎实推进经济质效提升三年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质焕新。

  抢抓机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上午10时,玉溪市研和站货场外,准备装车配送的大货车正在集结。昆明物流中心研和营业室货运负责人夏健文指着陆续进场的大货车说:“这段时间每天有170多辆车对400多个到达的铁路集装箱进行配送。”它们将焦炭、铁矿粉等货物运往周边玉昆、仙福等钢铁企业,再将通海等地的新鲜蔬菜发往老挝、泰国。

  玉溪市是中老铁路沿线布设站点最多的城市,途经红塔区、峨山彝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共有5个站点。其中研和站和玉溪南站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货运编组站,年吞吐量达2500万吨。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玉溪加快布局形成内连国内、外接东盟的交通物流枢纽奠定良好基础。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中,将玉溪市纳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推进建设玉溪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依托玉溪市地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区位优势,绿色钢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以及大宗商贸物流发展基础,玉溪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将进一步整合优化存量物流设施,统筹补齐物流枢纽设施短板,推动其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协同高效的经营主体,提升跨境物流组织运营水平,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门户枢纽。

  物流枢纽建设正如火如荼。站在距离研和站7公里的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区,放眼望去,30万吨省储备粮玉溪直属库项目去年12月刚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离它不远处的工地上,是正在建设中的中储粮玉溪直属库40万吨项目。目前,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已经建成投运粮食中转库、玉溪粮油(冷链)应急保障配送中心、玉溪保税物流中心(B型)、云南滇雪粮油15万吨油脂加工厂等项目。玉溪市作为北粮南运、外粮内输重要节点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为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粮食物流枢纽集散地和滇中粮食仓储副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2月,由玉溪物流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枢纽建设与运营牵头单位,与枢纽范围内14家建设运营企业共同组建枢纽联盟,共同推进玉溪枢纽建设运营工作。”玉溪物流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福伟介绍,枢纽联盟将共享物流信息、增强运输物流的协调性,做好中老铁路的多式联运。

  玉溪市商务局局长孔令斌说:“今年,玉溪已列入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节点城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立足‘通道 贸易 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加快构建外联内达、物畅业兴的集疏运体系,打造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聚焦重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近年来,玉溪市围绕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以科技打头阵,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多举措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玉溪市水果种植向优势区域聚集,重点打早熟时间差,以柑橘、芒果、蓝莓为核心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巩固。2024年水果在园面积108.37万亩,产量175.94万吨,产值81.56亿元,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排名全省第三、第四。

  “我们因地制宜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更多地探索轨道运输车、无人机等现代化农业设施的推广模式。”在华宁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雪琼看来,“高原特色农业 低空经济”为柑橘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在华宁县华溪镇,无人机防治作业凭借精确的数据采集和智能化的控制,成为农作物管理的得力助手,让农业生产更加科学高效,有效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更强的竞争力。目前,华宁县已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550台,推广作业面积20余万亩。

  全自动控温控湿、精准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治等高频词汇,成为玉溪市“高原特色农业 设施农业”的发展标签。截至目前,全市水果产业设施面积34.22万亩,设施类型以露地喷滴灌及露地水肥一体化为主,面积31.74万亩,占水果设施面积的92.75%。

  “玫瑰品种就是花卉的‘芯片’,企业只有具备了玫瑰品种的自主研发能力,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长段金辉说。去年底,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举行首届自主研发新品种推介会,推出43款自主研发的单头玫瑰系列产品。同年,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销售额的一成多用于新品种的研发。目前,该公司已成功申报专利品种约20个,预计今年还将申报32个。

  2024年,玉溪市共有花卉种植面积12.58万亩,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7.29万亩,产值39.32亿元;全市累计审定花卉新品种51个,自主研发的花卉新品种实现规模化种植,自主创新技术应用率显著提高,科技贡献率达65%,已初步形成“种苗研发—种植规范—采后处理—冷链物流—市场销售—农文旅融合”全产业链条。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玉溪高原特色农业的实际情况,全产业链抓好相关的工作。”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喻学超表示,玉溪市将在产业端统筹抓好“6 N”产业体系,在鲜花、水果、蔬菜及中药材等重点产业上发力,在精细农业、设施农业上下功夫,在加工端培养一批涉农的龙头企业,提高加工的产值占比,延伸产业链;在销售端多渠道推销玉溪产品,特别是要在电商上下足功夫,最终实现企业增效、产业增值、农民增收。

  多样化旅居深化文旅融合

  在抚仙湖畔,外地游客在星空营地拍摄延时摄影;在元江冬季康养基地,北方老人组团体验热带温泉;在新平戛洒镇的花腰傣村寨,游客穿着民族服饰学习傣锦编织……旅居在玉溪,人人都有专属的“独家记忆”。

  近年来,玉溪市围绕“温润玉溪 旅居福地”的主题,积极推动旅居产业发展。2024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5350多万人次,其中旅居人数15.8万人,同比增长4.2%。旅居业态涵盖乡村、康养、养老、度假、城镇、艺术和体育等多种类型,形成独具特色的旅居体系。

  在推进旅居工作中,玉溪市建立由副市长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调度工作进展。通过梳理资源、摸排需求,形成了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同时,玉溪市打造马房村、广龙小镇、元江县四季锦府等旅居示范点,为全市旅居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外,玉溪市还积极招商引资,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开发了涵盖乡村旅居、养老旅居等多种业态的旅居产品体系。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梁玉浩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走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要加快发展文旅产业,这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文旅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一是要加快推进文体旅融合走深走实,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旅融合的活动,包括品牌赛事来引流、聚人气,来激发消费活力,实现‘旅游 ’‘ 旅游’的发展。二是要做好农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三是要以乡村旅居为重点,以发展度假旅居、康养旅居为支撑,打响旅居玉溪的品牌。”

  红塔区小石桥村打造彝绣主题民宿集群,新平耀南村开发哀牢山森林疗愈项目,元江热水塘村依托地热资源发展温泉养老……玉溪正以20℃的宜人气候、全域化的旅居生态,书写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新范式。

  抓好“三湖”保护治理守护高原明珠

  每个高原湖泊,都是一颗高原明珠。玉溪市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抓好“三湖”保护治理,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统筹”,压实河湖长制,落实落细保护治理措施,全力守护好高原明珠。

  抚仙湖梁王河畔,河水清畅,入湖口清澈见底,栈道绿树、天青水碧。玉溪市紧扣“三治一改善”工作要求,深入落实河(湖)长责任制,全力打好抚仙湖保护治理攻坚战,推动“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

  “抚仙湖流域339个村组截污治污系统已实现全覆盖,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常态化推进管网设施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着力巩固提升截污治污水平。”玉溪市湖泊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玉溪市抓实城乡截污治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河道水质提升、绿色转型发展四个重点,加快构建城乡污水治理闭环、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闭环。

  澄江市坚持“一河一策”、分类治理,采取控源截污、引流堵口、清淤清障等治理措施,实施抚仙湖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提升工程,封堵入河排水口424个,提升河道水质,打通清水通道,推动清水入湖。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每天污水处理能力达4.7万立方米;建成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焚烧发电厂,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

  目前,抚仙湖北岸流域已经实现农业生产设施化、现代化和基地化。通过种植蓝莓、蚕豆、油菜等环境友好型作物,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正在逐步从“面源防治”向“点源治理”深化。

  按照“截得住、控得实、用得好”要求,澄江市正在分期分类实施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加快构建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闭环体系。目前,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已经基本建设完成,正在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再到水市场的全过程运营管理,有效消减入湖污染负荷、减轻末端调控压力、减少运行管护费用,进一步提升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形成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大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开展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深化湖泊保护治理,重点推进截污治污全覆盖、农业面源污染全防治、河道水质全提升、生态修复全加强和管湖治湖全参与等五个专项工作,一件一件抓好落实。”玉溪市湖泊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云南网记者 杨茜 王剑钊 李苏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