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那些经历过的科技进步

发布时间:2025-03-26 21:11:16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在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作为一个60年代中期出生在农村的人,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体会最深。

  大鱼大肉不再是奢侈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足天下安。吃饭问题永远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是每一个人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听父辈说,他们那一代人,饿死人是司空见惯的事。他吃过高岭土、罗汉松树根,在各种嫩树叶、蚕豆叶、萝卜樱子中 上一小点 包谷 面或是麦面,蒸熟后当饭吃, 包谷 面稀粥当顿是家常便饭。听5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说,他们也经历过饥饿。我十分荣幸地没有经历过饿肚子,但有关吃的很多故事和细节却让我终生难忘。

  20多年前,几个人坐在一起闲聊。一个年龄跟我不相上下的人满怀深情地说:“我小的时候,既盼望着有亲戚来家里做客,又非常讨厌亲戚来家里。原因是,家里有一小块老腊肉,只有亲戚来了,大人才会把它拿下来烧烧洗洗,煮了招待客人。看到家里来客了、煮肉了,人在外边玩,心里却一直放不下砂锅里煮着的那块老腊肉。临近吃晚饭,大人提前把我叫回家,舀了一碗饭,泡上肉汤,放上一两小块肉让我先吃。吃完之后,叫我再出去玩。肉也吃了,肚子也不饿了,心情愉快地再出去玩,玩得不亦乐乎!待天快擦黑,肚子又有一丝饿意的时候才想着回家,想起家里今天煮肉来,一路跑着回到家才发现,大人们已经吃过晚饭,亲戚已经回家,砂锅里的肉已经吃光!”一个女的在旁边接着说:“你说的类似经历,我也有过。当下的人们都说:‘什么都可以有,千万别有病!’我小的时候却巴望着生病。生病了,我妈就会去村子里找人家借来一小碗米或是几个鸡蛋、一把面条,给我改善一下伙食。”

  70年代中后期,在老家富源营上一带,办红白喜事,一般都要上一道主菜。这道菜有点像红烧肉,具体叫什么名字,已经记不得了。它的做法是将五花肉切成坨,焯一道水之后,将肉捞起,沥干水分,上上一种叫“膏子”的颜料,使之变成浅红色,然后再放上盐,煮熟即可上桌给客人食用。生活艰难,大家都能够相互体谅。去做客的,通常是家里的女主人一个人。这道菜,每桌一小中碗,一桌8个人,大家都不会主动去拎。要拎也是一起拎。拎的时候,大家都会很自觉地每次只拎一块。中途,东家会续加一到两次这道菜。一顿酒席下来,一个人可能分到4-5小块肉。许多家里有孩子的妇女一块都舍不得吃,她们会在开席之前摘一个南瓜叶或是芭蕉芋叶,把自己应得的那几小块肉包好带回去给孩子吃。去食品公司买肉,要有熟人和关系才能买到膘厚一点的。

  在我的记忆中,70年代中后期, 包谷 可以长到1-2米高,一是抗倒伏能力差。地下透了雨,一刮大风, 包谷 就倒成一片。抽穗以前还可以去把它扶起来。抽穗以后,一扶就断,只能望而兴叹!二是产量低。多数 包谷 ,一棵 只结一包玉米,并且棒子很小,土瘦的山坡地还有不少不结穗的华 。水稻和小麦的棵苗也长得很高,抗倒伏能力差,一刮大风就倒成一片。已经灌浆甚至是快要成熟收割的 包谷 、水稻、小麦,一旦倒伏,收成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绝收!

  内涝、风沙、盐碱是兰考的“三害”,一直困扰着兰考人民。电影《焦裕禄》里有一个镜头,他去火车站,把冒着鹅毛大雪外出要饭的群众劝回来。历史上,南盘江泛滥,曲靖沾坝子、陆良坝子的人民群众苦不堪言。过去过年,送别人几条鱼,一只鸡,一只鸭,一只火腿,一筐鸡蛋,那是大礼……

  现如今,农民种地,人力和畜力不再是主要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人家用上了拖拉机、小型旋耕机、三轮车等农用机械。 包谷 、水稻、小麦的植株普遍变矮了,几乎见不着倒伏的现象,多数 包谷 上背的都是两包包谷,背三包的有一小 ,棒子也更大更饱满了。水稻、小麦也能够非常明显地看得出来颗粒饱满,产量不低。秋收时节,农家屋檐下、家门口随处可见黄灿灿的 包谷 。有了粮食,牛马羊、鸡猪鸭鱼有了充足的精饲料来源,不仅牛马羊鸡猪鸭鱼蛋肉多了,而且膘都很大,让人望着直摇头,猪板油最多只能卖瘦肉三分之一的价,肥肉几块钱一公斤。清真餐馆里的牛油几乎无人问津,只能几块钱一公斤卖给别人去做酥油灯或是用在工业领域。农业生产不再是苦力和高强度劳动的代名词,农民也不再是没有知识文化和贫穷的象征。越来越多的受过良好学校教育、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年轻人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新农人”“麦客”“直播带货”等与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有关的新职业开始成为新时尚。

  今天的曲沾坝子、陆良坝子之所以能够发展得这么好,根本原因还是南盘江水患得到了有效控制。

  为什么在耕地面积没有增长、种地的人在减少、人口在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的粮食产量却在连年增长,年人均占有粮食量超过国际平均水平,饿肚子,吃不饱饭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大鱼大肉已经不再是奢侈品呢?根本原因还是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

  面对耕地面积没有增长、种地的人在减少,粮食产量却屡创新高这对矛盾,有人质疑政府在编造谎言。就这个问题,我咨询过一位 农业农村局长 。他说 : “政府的说法是完全有现实依据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粮食生产,在农业科技和投入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投入的不断增加,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再枯燥、艰难

  1978年-1981年,我在镇上读高中。有一天,一个同学带我去他一个在镇广播站工作的亲戚家玩,我第一次见到了电视机。说是电视机,实际上就是一个收听效果很差的收音机。整个画面被雪花点覆盖,杂音很大,画面时隐时现,根本没法观看。

  1988年9月结婚,媳妇家凭票买到了一台18英寸的日立牌彩色电视机送给我们。之后,我家买过画中画、倍投等不同型号和尺寸的电视机,价格都在1万元以上。前年,家里的倍投电视机坏了,儿子花了两千多块钱就买了一个音画质效都更好的智能化电视机。

  2010年10月,我家乔迁新居,一个亲戚送了我家一台大容量双层双开门大冰箱。媳妇说,这台冰箱是亲戚花了1.2万多元钱买的。去年,这台冰箱制冷功能减退,已经不能正常使用,并且噪音很大。除去政府补贴和旧物回收款,儿媳妇花了2480多元就买了一台容量跟旧冰箱差不多的新冰箱,并且几乎听不见噪音。

  1988年7月,我正式参加工作,单位印发文件,用的是刻蜡纸和 铅字 排字印刷的办法。1991年3月,我调到市委一个工作部门工作,单位有了第一台电脑。一个云大政治系毕业的本科生是第一任打字员。有一个武汉大学哲学系毕业的本科生,他1993年7月在我们单位参加工作,经历了三任科长,他的基本任务都是给科长抄稿子。机关的各种文件、文稿差不多都是清一色的手写稿,只有极少数非常重要的文件才是打印稿。信笺纸、复写纸、涂改液、订书机是机关必备的办公用品。笔犹如战士的枪,那是机关干部和记者的标配。

  1992年,去深圳大学学习回程,在广州住了一晚,随身带了一些钱。想着带着这些钱去逛街不安全。怎样保管这些钱成了一个大问题。思来想去,只好把钱用一个信封装起来扔到床底下。

  90年代末期,攒钱买一台录像机和影碟机是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选择。年轻人拎着一台双卡录音机播放着流行歌曲走在街上、公园里,比当下开一张豪车上路还吸引人的眼球。写信和发电报是人们远距离传递信息、沟通联络感情的重要渠道,也是人们十分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

  一个年龄跟我差不多的人说:90年代中期,他家一个亲戚从台湾回来农村探亲,临别时说:他们不需要专门有人在家里煮饭,出门之前将米淘好,放在锅里,锅会自动把饭煮好;洗衣服也有机器。听了亲戚的这番话,他将信将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去年以来,AI进入一个爆发期,脑机接口技术可以使一个因脑部受伤、丧失语言功能多年的人重新开口说话,走不了路的人开始走路,手无法活动的人拿得起东西,阿尔之海默 患者症状明显减轻。DeepSeek、豆包和manus使机关文字工作不再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头皮发麻。

  现如今,蜡纸、 铅字 排字印刷、复写纸、涂改液、钢笔、录像机、影碟机录音机等物件已经成为文物存放在博物馆里。只字不识的人也可以听世界名著,知晓天下事。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可能因为机器人扭秧歌、重庆新能源汽车灯光秀这两个节目,让那些不看春节联欢晚会 节目 的人重新认识这档节目。人老无依靠,寂寞孤独,久病床前,人形机器人可能会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并且可能比人更有耐心,让人更加舒心。买东西、出差,不再为零钱找补、防偷防盗犯愁。手机早已经不再是身份、地位和成功的象征,越洋电话、煲电话不用再担心话费高得让人受不了……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再是一句口号

  陡峭险峻的群山,复杂的地质条件,一眼望不到边的江海曾经是修路、架桥不可逾越的鸿沟,多少美梦因此而难以变成现实,只能默默地忍受其苦。

  1987年,我们由昆明坐班车去 西双版纳 ,第一天晚上住墨江通关,第二天晚上住普洱,第三天下午才到景洪。2020春节,我们自驾去勐海过年,吃过中午饭之后开始返程,晚上9点多钟也就到曲靖了。听说,过去由曲靖坐火车去北京,要三天两夜才能到。有的人坐火车,脚都坐肿了。

  新中国成立之前,长江干流上没有一座大桥,两岸往来只能靠轮渡。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成的一座公铁两用桥。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是第一座由中国独立自主建设的长江大桥。截至2019年11月,长江干流上已经建成各类大桥115座。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把隔海相望的城市连在了一起,使这些城市的人们往来更方便,而且还创造了新的人文景观,颠覆了人们的很多 想像 。贵州境内连破世界高桥高度纪录的大桥,不仅使贵州通江达海更加便利,而且为贵州旅游增添了新的景点。

  入藏之难,难于上青天。如果说,成昆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更是长了多少中国人的志气,圆了多少人多少年的梦。川藏线(G318线)可能是天底下最险峻、最难行的公路之一。作为职业军人的川藏线上的汽车兵都不得不为它折服,多少战士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条路上,多少人一直在梦想着改变它。1996年5月,国家开始修建二郎山隧道,2001年1月1日正式通车,隧道全长4176米,比原公路缩短了25公里,使这条公路能够全天候通行。因建设雅安-康定高速公路需要,2012年8月,国家修建了新的二郎山隧道,2017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新隧道穿越13条断裂带、11套地层、12种岩性,左线全长13495米,右线全长13406米,行程又比原 路了 缩短了2/3。

  许多有梦想却又迟迟上不了马的三峡电站、白鹤滩电站、滇中调水工程、上天入海等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陆续上马,变成现实,不仅建设速度快,而且工程质量有保证,人员伤亡和劳动强度也大幅度下降。过去,建筑工地尘土飞扬,一片狼藉,砖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要靠人工一筐一筐地挑上去。现如今,塔吊、混凝土泵浆车使建筑工人不再是做苦力的代名词。过去,水库、沟渠、公路、铁路建设施工现场,人声鼎沸,人山人海。现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大型机械。

  一日,去潇湘峡谷徒步,见到一个老头在用油锯辅助劈柴,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用板车运送两大桶大粪水,一个小伙子在用装载机挖 耳根。“不怕你没见过,只怕你想不到”已经成为工程机械领域的生动写照……

  结 语

  科技进步是时代潮流,势不可挡。我们在拥抱科技进步,为科技进步欢呼,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科技进步可能隐藏的负面效应,努力把科技成果隐藏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通讯员 孙敬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