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密“昌平速度”: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启动
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落子,未来科学城“能源谷”迎来关键性突破——总建筑面积8.13万平方米的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3月26日正式投运。这座耗时593天建成的标准厂房,以“拿地即开工”的昌平速度,构建起从研发中试到规模量产的先进能源产业转化平台,成为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的硬核载体。
标杆厂房破解转化堵点
项目选址未来科学城成果转化基地(北七家),5.42公顷土地上拔地而起的8栋现代化厂房,创造性采用行列围合式布局,实现中小型标准厂房与大型生产空间的弹性配比。
园区创新设置工业机器人质量检测、人形机器人共性技术研发等国家级服务平台,填补能源互联网、氢能、储能等六大领域的中试环节空白。值得关注的是,二期工程主体封顶与一期交付同步完成,形成“建成即满产”的磁吸效应。
昌平速度刷新产业基建
该项目的落地彰显北京营商环境改革成效:市区两级建立“跨部门并联审批”通道,实现土地摘牌1日内完成施工许可核发,较常规流程压缩87%时间。
建设过程中,未来科学城集团创新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使8.13万平方米厂房建筑垃圾产生量下降45%,光伏屋顶年发电量可达园区用电量的30%,成为绿色基建示范工程。
硬核科技集聚成势
园区尚未完全竣工便吸引蔚来汽车、宿迁时代等15家高成长企业入驻,形成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储能技术三大创新矩阵。依托赛迪研究院建设的工业机器人质量检测中心,联合松延动力等企业搭建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平台,已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12项“卡脖子”技术,技术转化周期缩短至9个月。
作为未来科学城集团首个自营产业园,项目构建“基金 基地”特色模式,通过星科创投直投基金与先进能源制造母基金的协同运作,形成“研发-中试-量产-上市”全周期赋能体系。园区运营负责人表示,将深化“空间 服务 生态”三位一体模式,三年内力争培育3家独角兽企业和5个亿元级产业化项目,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