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智护苍洱绿水青山 乐享旅居云南

发布时间:2025-03-26 17:07:33

  苍山观雪、洱海赏月,大理绿水青山之美,向来是旅居云南的诗意注脚。经过10个月的运行,截至目前已累计汇聚大理市洱管局、林草局、自然资源局、苍保局高清摄像1200余路,嵌入10余种AI算法的“大理市苍山洱海(湿地)一体化智能监管平台”成效初显,以科技智慧赋能,打通业务部门间资源壁垒,实现跨部门业务协作,守护苍洱绿水青山、乐享旅居云南又上新“智”力量。

  苍洱一体化智能监管平台的新“智”力量主要有哪些?通过无人机补盲,视频监控覆盖率由不足80%提升至98%以上;利用雷视融合技术,实现洱海水域从“无监测”提升至“全天候无死角监测”;调用卫星图像数据,实现以月、季度、年、十年为跨度的水域对比,实现广域范围长时间跨度的监测对比;预警不及时人工响应慢情况得以缓解,平台告警结案率达100%……

  补短板:丰富执法监管技术手段

  为更好保护洱海自然生态环境,在精准打击洱海偷捕行为方面,苍洱一体化智能监管平台系统集成了雷达探测与光电热成像监控两大核心技术。中国铁塔大理州分公司项目负责人段晓瑜介绍:“通过雷光联动,我们对洱海湖面船只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地捕捉到洱海湖面船只目标物的距离、时速及其所在的经纬度,通过后端整体调度,确保前端执法队及时发现目标,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疑似围捕船只的目的地。”平台截至目前共产生3万余条告警,累计派单近200起。从事件发生到处置完毕的用时,由原来的2小时降低至30分钟以内,累计查获60余起夜间捕鱼,极大提升了预警响应效率并解决洱海区域夜间执法困难问题,助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苍洱一体化智能监管平台调度中心电子屏上,洱海、林草、自然资源管理等数据一目了然……平台汇聚了区域内城市管理、生态保护、森林防火、两违执法等多种末端感知系统的实时数据和视频,实现视频监控、数据分析、识别预警、指挥调度、研判决策等功能于一体。平台建设方云南铁塔以新技术赋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着力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推动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工作向网络化、智能化快速迈进,有力提升自然资源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智慧大脑”的枢纽作用。

  科技赋能:实现“数字化”向“数智化”升维

  苍洱一体化智能监管平台始终将“一个平台监督、一支执法队伍、一个企业运营”的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通过新模式将“应用平台”“视频平台”和“AI算法”三部分解,统一视频对接协议和平台接口,前端设备一机多用,视频监控平台共享,实现数据复用,应用扩展、叠加,减少重复投资,最终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异常事件快速响应和重大事件跨部门协同处置。

  其中,项目配套建设的雷达光电设备,是在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的首次应用,可进一步提升视频监控点位的灵活可视性,有效将信息收集的“触角”进行延展,实现“空、天、地、网”一体联通和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全面感知与精细管理,有效推动数据资源社会化共享与价值最大化,跨部门协同处置率达100%。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苍山洱海(湿地)一体化智能监管系统”荣获全国二等奖。

  平台通过统筹现有调查监测工作,构建多层级、多专题、标准化、重应用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建设,以“科技赋能”,循序渐进地实现“数字化”向“数智化”升维。

  项目现场负责人段晓瑜介绍,云南铁塔持续深化资源共享、一塔多用,充分利用“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资源特点和专业化运营优势,利用5G、视频、物联网、AI、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服务构建自然资源全天候监测与预警感知体系,为耕地保护、矿产资源监管、森林防火、河湖域监管、生态保护修复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贡献铁塔力量。

  云南网记者 李怡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