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泸水市片马村:民族文化“百花园”遍地绽放“团结花”

发布时间:2025-03-25 21:07:33

  原标题:片马村:民族文化“百花园”遍地绽放“团结花”

  傈僳族小伙“上刀山、下火海”的演出,英勇无畏;景颇族阿妈精心准备的绿叶宴,香气满怀;彝族阿妹唱着世代相传的史诗《黑七腊白》,婉转悠扬……

  来到泸水市片马镇片马村,便仿佛走进一座缤纷绚丽的民族文化“百花园”。在44.6平方公里的片马大地上,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5%以上,傈僳族、景颇族、彝族、白族、壮族等各族儿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嘱托,守望相助、和睦相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刀舞是从景颇族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由格斗刀术演变而成,历史悠久,这些刀法,可进可退,可攻可守,要求灵敏迅猛……”

  在宽敞明亮的景颇族小院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怒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褚玉强正全神贯注地给村里的孩子们传授着景颇族刀舞的精髓与步法,一招一式间尽显文化底蕴。

 

  褚玉强出生在一个傈僳族、景颇族、白族结合的家庭,因而十分擅长演唱这三个民族的传统歌谣,尤其喜欢表演景颇族刀舞,他始终不遗余力地向大众传播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讲述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价值,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各族人民都是一家人,我会继续带头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讲好片马故事,传播好片马声音,继续书写片马村民族团结的新篇章”褚玉强坚定地说。

  近年来,片马村抓住“文化”牛鼻子,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开展民族联谊活动。传承弘扬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新米节”、傈僳族“阔时节”、白族巴尼人“尚旺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射弩比赛、“上刀山下火海”等特色民族活动,增强群众文化认同感,激发民族团结凝聚力。

  每逢节日,平日里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目瑙纵歌广场便成为欢乐的海洋,各族群众盛装打扮,与八方游客欢聚一堂,在激昂的音乐声和欢快的舞步中,传递着团结与友爱,共同绘就出一幅民族团结的生动画卷。

  “现在村里面文化活动可多了,我们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道家乡美,邻里之间来往多了,也变得更团结了。”村民刘加春高兴地说。

  走进片马村,一幅幅色彩斑斓、创意满满的民族团结主题墙绘,生动彰显了片马村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每当村民们走在村道上,或是劳作归来,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无不感到自豪和振奋。

 

  多年来,片马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宣教夯实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树起民族团结进步“风向标”,将村内主巷道、凉亭的改造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同心墙”。同时,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和民族政策上门讲解等活动,让各族群众能以自己熟知的方式与渠道增进民族团结进步共识,自觉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参与者、实践者、维护者。

  “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党和国家给的,我们始终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用更接地气的内容和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片马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普三才说。

  “白天不关门,夜晚不闭户”是片马村的真实写照,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和谐,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众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形成了一个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村里这么多年基本没发生过小偷小摸的事情,我们住得很安全、很幸福,村里的小卖部没人守着也不打紧,乡亲们都很自觉,买了东西,都会自行扫码支付。”谈起村里的治安状况,片马村村民、景颇族党员董绍琴十分自豪,她是村里的网格员,同时也是片马边境派出所组建的“然门然”义警护边队成员之一,(“然门然”傈僳语意为“女子”)“然门然”义警护边队成立于2020年,是由民警、辅警、干部和网格员组成的各族女子志愿护边队伍,现有167人,她们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齐心协力守护边疆,助力片马强边固防。

  “片马村与缅甸接壤,边境线总长7.5公里,作为守卫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放牛也是巡逻,种地也是站岗’的守边护边意识已深植各族群众心中。”普三才说。

  石榴花开红似火,籽籽同心一家亲。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今天的片马村是最具幸福意象的“国门第一村”,是祖国西南边陲一张“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崭新名片。(泸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庆英 张翔 蔡永庚)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