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我在古城见到了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丽江古城考察回访记

发布时间:2025-03-25 18:07:34

  原标题:“我在古城见到了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丽江古城考察回访记

  总书记嘱托:

  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让这座美丽的古城焕发新的光彩。

  仲春时节,一场瑞雪悄然而至。丽江古城银装素裹,宛如一幅水墨画。

  雪后初霁,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丽江古城考察调研。沿着石板路,总书记饶有兴致地边走边看,了解丽江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情况。

3月20日下午,由汉族、纳西族、白族、藏族、普米族等民族代表组成的打跳队,在丽江古城四方街欢快打跳。(丽江融媒记者 李琳 摄)

  “我在古城见到了总书记。”丽江古城居民和游客激动不已,纷纷述说当时的情形,表示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让这座美丽的古城焕发新的光彩,和和美美共享幸福生活。

  他热情邀请总书记喝咖啡

  丽江古城密士巷,纳西语称为“阿溢灿”。

  当总书记走进密士巷时,来自江苏、已在丽江居住了10多年的张坤正在一家餐厅里用餐。总书记来到餐厅前,张坤激动地打招呼:“总书记好!”总书记亲切地跟他握手,问他吃得习不习惯、物价高不高。“见到总书记,心情特别激动。”张坤递上菜单,向总书记介绍了丽江的鸡豆凉粉、米灌肠等特色菜。

  “总书记亲切地询问我们是哪里人、从哪里来、来过几次丽江。我说我是第二次来丽江。”上海游客杨岳城说,希望丽江古城能够一直保持典雅古朴的样子,也希望在丽江旅居、创业,变成“新丽江人”。

  “就在这一瞬间,才发现,你就在我身边……”在“花朵朵”音乐餐吧,丽江民谣音乐人陈时勇弹唱着民谣《一瞬间》,在座的客人也跟着一起唱,气氛热烈。“心情澎湃,有一种惊喜的感觉。”陈时勇说,见到总书记,心中的惊喜难以言表。目送总书记离开,陈时勇又弹起吉他,和大家一起用歌声表达心中的依依不舍。陈时勇表示,丽江的慢节奏生活,孕育了独有的民谣音乐。今后,将以音乐为媒,歌唱丽江、分享丽江,让更多人看到丽江、来丽江做客。

  在丽江旅居、经商的刘永乐来自湖南。当时他在“花朵朵”餐吧听着民谣、喝着咖啡。他热情地邀请习近平总书记喝咖啡。总书记问他是云南小粒咖啡吗?他回答:“是的,是云南小粒咖啡。”总书记告诉他,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当时很激动,心要跳出来的那种感觉。”刘永乐说,“总书记跟我打招呼的时候,我感觉很亲切,就像一位长者在和我聊天一样。”他期待总书记再来丽江,有机会邀请总书记喝一杯云南小粒咖啡。

3月20日,布农铃品牌创始人布农在店里忙碌。(丽江融媒记者 廖浚宏 摄)

  大石桥边,63岁的布农铃品牌创始人布农与总书记交谈了一会儿。布农说,他向总书记介绍了布农铃。“交流完之后,我才激动起来。我在古城见到了总书记!”布农说,他已旅居丽江20年,在这里过得很舒服。

  “希望总书记再来丽江,跟我们一起打跳”

  四方街,位于丽江古城中心,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方街时,由各族群众组成的打跳队正唱着歌谣《纳西幸福万年长》,欢快打跳。

  “这是我最幸福、最温暖的一天。”文艺工作者和占强说:“见到总书记,我太激动了。我一直在唱,嗓子都唱哑了。”和占强表示,各族兄弟姐妹在一起打跳,大家相亲相爱,非常和谐。歌舞就是大家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丽江,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见到总书记,我特别高兴,都想跳起来了。”今年82岁的古城区大研街道新义社区居民杨汝康说。“总书记非常关心我们老人家,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每年还体检一次呢。”她表示,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也欢迎全国人民来丽江。

  “我们激动地大声欢呼。”今年72岁的新义社区居民杨爱媛说,“我还自言自语,祝总书记身体健康。希望总书记再来丽江,跟我们一起打跳。”作为知青,杨爱媛难忘以前的艰苦岁月,也更加珍惜如今的甜蜜生活。她说,如今,各族同胞居住在一起,和睦相处,和和美美。她也将发挥余热,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贡献力量。

  “总书记微笑着跟我们打招呼,特别亲切,温暖了每一个人。这份激动喜悦之情,唯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方能表达。”新华社区居民冯禧婵说,打跳队有纳西族、白族、藏族、彝族、普米族、傈僳族等各族同胞,大家穿上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往四方街一站,那画面别提有多美了。

  “看到总书记那一刻,我的心瞬间被惊喜和激动填满。”丽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和奕君说,总书记祝愿丽江人民的生活如同纳西族的“和”姓一样,幸福安康、和和美美。这让他深受感动,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学习,将来为家乡、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唱的歌,由好几首民歌组合在一起。”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研究员张桂华说,丽江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丽江始终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民族政策,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丽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将以党的民族政策为指引,努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我向总书记介绍了木府”

  木府是丽江古城的文化地标之一,也是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家乡教育基地”。

  在木府的迎宾门——“天雨流芳”牌坊前,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讲解员和茂蝶向总书记介绍了木府的情况。“见到总书记,我特别激动。”和茂蝶说,总书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从“天雨流芳”牌坊开始,和茂蝶向总书记讲解了木府的相关建筑,讲述了历代木氏土司的爱国事迹。

  此外,她还向总书记介绍了四方街民族打跳的情况。“总书记特别关注民生,时不时问大家吃的是什么、穿得暖不暖。”“总书记问我:‘舞蹈复杂吗?’我回答:‘非常简单。’”和茂蝶说,各地游客去四方街可以感受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魅力。

  “总书记到来之前,我还是很紧张的,担心自己讲不好。当总书记缓缓地走进大厅时,我的紧张情绪就立马放下来了。因为他特别和蔼可亲,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和虹向总书记介绍了纳西东巴古籍文献,重点介绍了纳西族的三大史诗、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世纪》《黑白战争》和《鲁般鲁饶》。

3月20日,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和虹(右)向云南电视台记者展示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丽江融媒记者 廖浚宏 摄)

  “我在介绍东巴象形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时,总书记补充说:‘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还问我‘文字能记录现在的所有情况吗?’我回答:‘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在记录现代语言的时候还是有局限性的。’”和虹感受到,总书记对少数民族文化非常关心,对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情况也非常熟悉。

  “我还自豪地用纳西语朗读了东巴古籍文献里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段话,并作了翻译。总书记说,这是古人的智慧。”和虹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做好东巴古籍文献的整理和翻译,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工作。

  作为东巴文化传承人,杨慧杰的日常工作就是给客人写东巴文字,传播纳西文化,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讲给客人听。“当时我在为客人写东巴文字,写着写着,总书记就过来了。这么近距离见到总书记,我非常开心。”他表示,将继续通过为游客书写东巴文字,把东巴纸和纳西文化推广出去。

  “见到总书记,心情特别激动。”古城区大研街道新义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耀玔说,将带领社区群众,继续优化旅游服务,共同守护好丽江古城。(丽江融媒记者 刘德祥 和丽星 闵志龙 和宝魁 廖浚宏 戴汝杰 杨耀珩 钱磊 杨俐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