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宣威花农代荣爱:“希望能建成我们自己的斗南。”

发布时间:2025-03-20 12:07:33

  原标题:宣威花农代荣爱:“希望能建成我们自己的斗南。”

  近年来宣威市特色农业发展提速增效,品牌农业多点开花,龙场镇依托独特的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特色花卉产业。本期节目采访到龙场镇从事康乃馨种植的两位合伙人,他们种植康乃馨7年,拥有100多个大棚,当时代的“鲜花经济”落在个人头上,他们将会面临哪些问题?

  “我们前些年一直在亏损,差不多算是交了一百多万的‘学费’。这两年才逐渐好转,农业都是这样的,你只能坚持。这个行业就是像‘围城’一样的,没进来的想进来,进来的想出去。”谈起自己这些年种康乃馨的过程时,赵华宝这样说。

  2025年,是赵华宝离开医院的第6年,也是他来到龙场,成为一名花农的第6年。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赵华宝在贵州一家医院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上班归上班,事业归事业。”为了能打拼出自己的事业,2019年,他决定去农业圈闯闯。

  给他底气的,是曾经的老同事代荣爱,他们曾供职于同一家医院的不同部门。2018年,代荣爱率先踏上“破圈之旅”。因为有老家叔叔的指点,他选择回到家乡龙场,开始种植康乃馨。

  “开始的时候,别说我,可以说我们村里很多人都不知道康乃馨是个什么。”代荣爱的种花第一步,并不容易,但回乡创业也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种苗选择、种植技术、销售渠道,为了学到更多东西,他四处考察。“虽然你在花店里到处都能看见,但这和你实际要来种花是不一样的。”代荣爱不敢马虎。

  当10个大棚种满了康乃馨,代荣爱的花农身份正式“激活”。磕磕绊绊独自摸索了一年后,赵华宝正式成为合伙人。2019年11月8日,他们成立了自己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陆续扩大,顺带,还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宣威夏季均温19℃,适合康乃馨的生长,整体出产品质会比昆明的康乃馨稍好。到了夏天,整个斗南花市,大概有20%的康乃馨都来自宣威。旺季来临,他们的大棚每天能采摘几百捆,带来不错的销售额。

  如今,他们在龙场已经种了100多个康乃馨大棚。3月,母亲节刚过,花市淡季,宣威的气温也还未升高,康乃馨的上花时间相对变慢。他们的大棚4天采摘一次,每次平均60多捆。300支/捆的康乃馨,除去农药、人工、运输各项费用,他们是亏损的。“如果一年每支花的均价能卖到7-8毛钱,每个大棚就能有1-2万元的收入,去除成本可能会有几千元的利润。”“它是跟着市场行情走的,起起落落,最后算下来不会亏损,也不会赚多少大钱,你就只能撑住,硬着头皮往前走。”代荣爱和赵华宝对盈亏问题达成共识。

  做农业,很多时候是靠天吃饭,尽管宣威气候适宜,但天灾的亏,仍未能幸免。“印象最深的就是2022年,2月份下了一场暴雪,大棚被压塌了50多个,待采的花有十几万支,亏损差不多两百万。”有涨有跌,起起落落,所有的故事最后都变成代荣爱嘴角一抹淡淡的笑。“你没办法,最后就是大半夜的站在那,抱着手看着雪一直下,等第二天再组织人手铲雪,重新搭棚,接着干。”

  农业从来不是一件可以投机取巧的事情,脚踏实地,足够坚定,大概是代荣爱和赵华宝能成功的重要原因。谈到未来,他们各自抱着期许“下一步还是想尝试种点别的花,丰富一下我们的品类,再把我们的大棚也翻新一下,如果物流条件成熟,当然也想直播卖货,把花卖到更远的地方。”比起赵华宝的计划,代荣爱想的更“浪漫”一些,他说:“宣威气候好,交通便利,才把康乃馨带到了我们村,我也在想,有没有可能我们也能建成自己的‘斗南’,就在我们这个地方,能自己交易。我知道它不容易实现,但心里还是会有这么一个梦想。”

  在龙场镇,目前从事鲜花种植的企业有3家,即使在这个“18线小镇”,也有很多人在努力地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花路。或许,代荣爱的“斗南梦”也会在不远的未来得以实现。

  编导策划徐兴敏 陶园嫣

  摄制|崔茂超 吕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