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碑格乡藠头种植。通讯员 陈海斌 摄
连日来,开远市碑格乡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农户正抢抓时节播种藠头,种下新年期盼和致富新希望。
在碑格乡鲁姑母村委会阿痴村藠头高产高效生产项目试验地,当地农户正忙着翻土、施肥、播种。“我家种了五六亩藠头,以前每年收入只有两三万元,现在收益逐年提升,每年有五六万元啦。”村民王海超乐呵呵地说。
藠头是碑格乡的主导产业之一。为做好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该乡近期组织干部职工及驻村工作队员组成志愿服务队,帮助农户开沟冲行、放藠头种。在大家通力配合下,一垄垄土地上,藠头成行连片,铺满田间。
要想藠头丰产,不仅要种好,更要管好。为实现藠头品质与产量双提升,碑格乡积极同红河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达成合作,开展绿色防控种植管理技术试验,形成标准化栽种及管理技术规程,在种植前、中、后阶段,聘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
“种植过程中,我们通过增加生物菌有机肥来减少化学蛋白的使用量,播种前使用杀虫剂净种,有效防止后期病虫害发生,促进增产增收。”红河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副教授雷恩介绍。
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当地村民逐步掌握了科学种植技术,为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有了这些新方法助力,大家对今年收成充满信心,预计产量将比以往有提高。”村民王关英满怀信心地说。
近年来,碑格乡不断打造“开远藠头”名片,在持续扩大种植产业的同时,不断培育建设大型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建成碑格乡藠头加工中心,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如今,藠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还远销海外。据介绍,今年全乡藠头种植面积预计1.6万亩、总产量2.1万吨。
云报全媒体记者 饶勇 通讯员 郭斯维
弥渡县 跑好生产“第一棒”
技术人员指导种植户管护黄瓜苗。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下,弥渡县各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协同发力,从“早”字入手,奋力跑好春耕生产“第一棒”,共同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忙图”。
走进位于弥渡县寅街镇的大理春沐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温室大棚,一排排整齐的樱桃番茄苗已从育苗盆移至定植槽,嫩绿的叶片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舒展生长。公司育苗主管张凌珊介绍,春沐源公司在2024年12月初采用双头大苗培育移栽新技术,提前培育了19万株优质樱桃番茄苗,并于近日完成种植大棚移栽定植150多亩。“立春一过,我们就开始把培育好的番茄苗送往种植大棚定植,大苗定植技术能让番茄的首次采收期提前20天,每平方米产量提高10%。”张凌珊说。
弥渡县新街镇大荒地村通过龙头企业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的“双绑”联农带农模式,与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黄瓜种植,实现公司和农户互利共赢。眼下,今年第一期移栽的90多亩黄瓜苗进入生长关键期。耘飞公司仓库管理员李仕芹说:“我们从去年12月初就备足备齐了200多个品种、300多吨的农用物资,春节期间就有一半以上的种植户领取了物资。”
来到大荒地村黄瓜种植大棚,一行行黄瓜苗生机勃勃,耘飞公司技术员苗得功正在指导种植户进行春茬黄瓜小苗定植后的管护。他说:“大荒地的春茬黄瓜目前已经全部定植完毕,这段时间的管护主要是防治病虫害和养根,只有根强苗壮,才能延长黄瓜的采收期,提高产量。”
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弥渡县提前做好化肥、种子、农药、地膜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工作,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等措施,抢先抓早、全面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云报全媒体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杨文虹 许晓东 文/图
大关县 良种良法送田间
农户移栽糯玉米苗。通讯员 彭明星 摄
立春以后,大关县抢抓节令有序推进3万亩薄皮糯玉米春耕生产工作。
在悦乐镇育苗大棚里,育苗机有序运转,工人们分工合作,大幅提高了出苗效率和质量,一些提前完成点种的育苗盘里,玉米种子已经冒出嫩芽。
“这些统一育好的苗,将免费提供给种植大户,以满足6000亩核心样板区的用苗需求。”育苗企业负责人张继明介绍,公司今年计划在2月上旬、3月中旬、5月初分三批育苗,第一批鲜糯玉米预计5月采收上市。
除了公司集中育苗外,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许多农户也抢抓农时,自行开展育苗等春耕备耕工作。在天星镇祥云村海马三组,由于气温回升较快,农户们春节前便已经参加了种植技术培训,立春后就启动育苗工作,目前玉米苗移栽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为促进薄皮糯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大关县农业农村局早谋划早部署,春节前就组织开展了20多场种植技术培训,并给农户免费发放了种子和地膜。近期,又组织技术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户提供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
“我们2月初开始为种植大户提供集中免费育苗服务,接下来将全过程提供技术指导,助力糯玉米产业增产增效。”大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介绍,除了在种植环节全力保障外,还将在后续的加工、销售等环节持续发力,确保农户有实实在在的收益。
去年,大关县立足生态优势和立体气候,种植了薄皮糯玉米1.4万亩。该品种从育苗到采收仅90天左右,产量高、口感好,备受市场青睐。今年,全县计划种植薄皮糯玉米3万亩,预计产量超过3万吨、综合产值8000万元以上。
云报全媒体记者 沈迅 通讯员 李娜
丽江市 种子肥料储备足
丽江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仓库。
丽江市农业农村部门提前谋划、合理安排,备齐备足肥料、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全力做好农用物资储备工作,保障春耕生产。
连日来,记者在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部分农资经营门店注意到,货架上各类种子、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排列整齐,品种丰富。目前全市种子企业、销售网点均已准备就绪,杂交玉米储备量达78.6万公斤。
“全市杂交水稻备案量约1.1万公斤,每公斤市场销售价格约120元,与去年相差无几。总体而言,我市种子储备充足,能够满足广大农户的购种需求。”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农艺师曾丹说。
为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确保2025年春季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丽江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在各县(区)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重点乡(镇)和重点区域进行监督抽查,确保全市所有经营网点监管到位,保障优质种子有效供应。
走进丽江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仓库中复合肥、地膜、农药等各类农资产品整齐码放,储备充足。
“目前,我们公司肥料储备量在1000吨以上,每天从公司发出的肥料超过20吨。”丽江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副经理姚求清说。
为保障今年农资储备,丽江市农业农村部门自春节前便开始指导农用物资的预约、调运及储备工作,确保货源稳定、供需匹配、供应及时。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赵丽军
富宁县 绿色通道保农资
农户选购农资。
一年之计在于春。富宁县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为春耕备耕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日,记者走进富宁县城区的各个农资销售点,只见种子、地膜等摆满了货架,前来选购农资的村民在店内咨询。销售商李艳婷告诉记者,从去年入冬开始,他们就着手囤货,确保开春后农户们能顺利购买到所需农资。“冬储的时候下半年就可以囤货了,开春就可以卖种子、肥料,农户们这时候就开始准备玉米、水稻的种植了。”李艳婷说。
随着春耕的推进,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销售也迎来了高峰期。富宁县供销社农资公司的仓库里,堆满了尿素、磷肥等各类有机肥和复合肥。春节刚过,这里的工人们就忙着将化肥装车,运往各乡(镇)的销售网点。公司工作人员黄莞云介绍:“目前,我们已储备入库600余吨化肥、各类农药万余公斤,还有尿素200吨、碳铵50吨,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富宁县供销社农资公司积极推行惠农政策,采用“供销 村集体 农资”的模式,由村委会为农户担保,县农资公司为农户赊销化肥、种子等农资,开通农资供应的绿色通道,解决偏远村寨村民购买农资难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全县12个乡镇已完成布点60余家农资服务站,真正做到将农资直接供应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
云报全媒体记者 黄鹏 通讯员 李怡天
红河县 加强监管护农需
农技人员指导春耕。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红河县各农资销售市场也逐渐进入销售旺季。为保障各类农资供应充足,当地有关部门抢抓农时、提前谋划,积极备足农资,护航春耕生产。
目前,红河县多个农资销售点已备足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类农资。在农资销售仓库,一袋袋化肥、一箱箱农药整齐堆放,工作人员正忙着清点库存,补充货源。
“我们春节前就开始储备农资,现在库存充足,能够满足农民的购买需求。”红河县禾天兽药门市工作人员李周吉介绍,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公司提前与生产厂家联系,签订供货合同,确保农资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为保障春耕生产,红河县农科局早谋划、早部署,积极协调各农资销售点备足农资,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我们成立农资市场检查组,对全县13个乡镇52家农资销售点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质量和价格,确保农民买到放心农资。”红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种子管理站站长杨忠文介绍,县农科局还将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提高春耕生产效率。
红河县各农资经营门市、销售点也早安排、早储备,调集备好充足种子、化肥、农药和各类春耕需求的农机具及配件。全县现已备齐优质杂交水稻种子15万公斤,确保新一季粮食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云报全媒体记者 饶勇 通讯员 赵龙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