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预计11月底满足通航条件!新工艺、数字化、智能化助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新跑道建设

发布时间:2025-02-24 15:07:35

  水稳层32厘米、透水沥青基层5厘米、混凝土面层42厘米——假如纵向切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在建设中的东二跑道,由下往上显露出的三层横截面里,蕴含着云南民航业“强基拓线”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取得的最新科技成果。

  “新工艺铺设的跑道具备优异的排水性能和应力缓冲能力,可显著提升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安全运行水平和耐久性。”2月21日,记者来到东二跑道建设现场,施工方之一的云南建投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东二跑道(南段)项目部生产经理余焱介绍,在建新跑道已于2月12日通过中国机场跑道首例升级配沥青碎石基层新工艺验收,为后续国内机场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和参考。

  据了解,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东二跑道建设总投资11.63亿元,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全长4000米、宽45米跑道,2条平行滑行道,17个货运机位,部分服务车道及排水沟,全场施工面积320万平方米,道面区域132万平方米,道面混凝土45万立方米。

  记者仔细观察尚未浇筑混凝土面层的沥青层:“踩上去有种柔性,不像踩在混凝土地面上那么刚硬。”“是的,飞机起飞降落会产生很大的应力,新工艺可以缓解这种应力。”余焱告诉记者,一旦下大雨有水进入基层,“透水沥青层会将雨水及时排出,延长道面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东二跑道在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突破。“像沥青混凝土一次成型技术。我们通过6台沥青摊铺机同时操作,实现一次铺摊46米宽纵向无冷接缝施工,彻底消除了传统施工缝带来的隐患,能大幅提升跑道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余焱介绍,东二跑道在建设过程中所有施工机械如摊铺机、压路机等都安装了高性能传感设备,通过实时传输数据,实现工地智能化控制。“铺摊混凝土时,利用北斗 GIS定位与红外线扫描系统,实现了混凝土毫米级精度的自动调平,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和道面平整度。”余焱介绍。

  随后,记者来到东二跑道(南段)项目智慧工地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屏幕实时显示当日进场管理人员、劳务人员、进场机械数据以及不停航施工区域分布等情况。

  “不仅能实时监控现场施工环节,还能第一时间接收预警信息,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智慧工地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姚岚给记者讲解碾压机械数据,“如果碾压次数不够或者基层没有压实,屏幕会显示不合格数据,并发出告警。每位工程人员都可以在手机APP上看到、听到,能立刻调整。”

  据悉,正是施工方引入的“数字化施工监控”“智慧工地”“GIS BIM”应用系统,通过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将现场安全、质量、生产、材料和计量等内容集成到智慧工地系统后台,对工程进行精准数字化管控。

  截至今年2月,东二跑道建设已完成地基处理及土石方回填、消防排水工程、道面平整及水稳、沥青基层施工;道面混凝土施工完成60%;剩余道面混凝土施工计划于5月底前完成施工。预计,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东二跑道工程将于今年7月达到竣工条件、11月底满足通航条件。

  “每年春天,昆明进入大风季,混凝土浇筑在大风影响下很容易干掉,影响表面拉毛。所以,我们已经改到傍晚和夜间施工。”余焱补充,“高峰期,50多人的管理团队和500多名一线工人全部在建设现场昼夜不停赶工。”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东二跑道建设作为云南民航“强基拓线”工程建设劳动竞赛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承载着提升机场运能的使命,更在技术创新、智慧建造和绿色施工等方面树立了行业标杆。该项目的顺利建设充分体现了我省民航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也为未来机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云南网记者 马逢萃 通讯员 黄宁 李媛媛 潘泓 余焱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