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崇礼经验:一家县级医院的蝶变

发布时间:2025-02-24 10:12:19

原标题:崇礼经验:一家县级医院的蝶变

在崇礼滑雪的北京市民彭女士遭遇了右腿韧带撕裂,原以为要在返京路上疼几个小时,没想到十几分钟后就被送到了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由来自北京的医生为她做了手术。这种在雪场门口就医的体验都得益于北医三院接管并成立崇礼院区后,6年间全方位的帮扶与支持。

迄今为止,近90名来自北医三院本部多个科室的医疗专家先后前往崇礼院区开展帮扶,参与日常诊疗、手术带教、查房指导等工作,不少医生长期坚持“双城”服务,平均一周要两赴崇礼。在北医三院各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崇礼院区年手术量从接管前230余台增至1000余台,高难度手术占比超八成,医院的综合急诊救治水平和整体医疗能力均实现了质的飞跃。未来,北医三院希望借助即将建成的科创中心,开展冰雪运动的相关医学研究,助力当地冰雪护具等产业的研发,用医学为中国的冰雪经济进一步保驾护航。

成绩

全面接管6年医院完成“蝶变”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游客莫尼(化名)在崇礼滑雪时不幸股骨颈骨折,被送到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救治。虽然语言沟通有困难,但崇礼院区院长杨渝平亲自协助其完成了填报印尼当地保险、协调术后跨国乘机等工作,并顺利为患者完成了手术,高超的医术和无私的帮助获得了莫尼的大加赞赏。

崇礼境内80%面积为山地,平均海拔1200米,目前已建8家滑雪场,拥有雪道161.71公里,是国内最大的高端雪场集聚区。去崇礼玩冰雪,不但是很多京津冀居民的冬季旅游首选,更成为了不少海外游客的雪季新选择。不少滑雪爱好者打趣说:“滑雪道的尽头是骨科。”滑雪运动虽然充满“速度与激情”,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运动损伤。

北医三院拥有国内实力雄厚的骨科医疗团队,还拥有新中国成立最早的运动医学研究所,与来崇礼滑雪爱好者的医疗需求完美契合。“当时当地政府联系到我们,提出了接管的期待。虽然在崇礼建设一个分院区并非易事,但这样做有益于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也是北医三院长期以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传统的延续。又恰逢需要承担冬奥会的运动创伤保障任务,所以当时乔杰院长率领的北医三院党政领导果断作出了全面接管崇礼区人民医院的决定。”北医三院副院长宋纯理说。

按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全面接管崇礼区人民医院,成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

宋纯理介绍,2018年12月,北医三院在接管崇礼区人民医院时,那里的医疗条件还比较落后。如今经过6年的发展,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已拥有包括门诊楼、住院楼、创伤中心和感染疾病楼在内的4个医疗区,建筑面积达4.08万平方米。

这期间,近90名来自北医三院本部的医疗专家先后前往崇礼院区开展帮扶工作,包括心内科、运动医学科、骨科、儿科、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等10多个科室,派驻专家会参与日常诊疗、手术带教、查房指导等工作。在北医三院人、财、物全面帮扶之下,该院区从接管前的一个县级二甲医院升级成为崇礼区唯一的三级管理综合性医院,并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首批试点单位接受授牌,变化可谓脱胎换骨。

崇礼区居民王鹏(化名)同样对这一变化感受颇深。“在北医三院来崇礼之前,我爸爸有一年颈椎出了问题,崇礼、张家口市区的医院都去了,但医生说手术风险太大,建议我们去北京就医。没办法,我们一家人租车去了北京,这才给治好了病。前后半个多月的时间,交通、住宿花了不少钱不说,还耽误了上班。”王鹏表示,后来他得知北医三院接管了崇礼区人民医院时,非常高兴。“北京的专家来到我们家门口,以后去看医生就方便多了。”

2018年12月,主攻运动医学的杨渝平就任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副院长,后升任该院区院长。他几乎每周都要往返北京和崇礼两次,每次差不多会在崇礼待两天,出门诊、做手术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崇礼院区的管理工作。6年来,杨渝平的车跑了18万公里,其中约16万公里都是往返北京和崇礼,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跑了4圈。虽然辛苦,但杨渝平表示,所有的付出都正在得到回报。

据最新统计,2024至2025雪季期间,崇礼院区急诊科共接诊超1万人次,其中滑雪损伤3000余人次,占比达到30%。运动医学科、骨科门诊接诊滑雪损伤患者近200人次。统计显示,今年急诊科就诊人群与往年明显不同,以往都是周末、节假日急诊人数爆发式增长,今年雪季急诊科工作日与节假日接诊人次差距明显缩小。

“北医三院接管之前,崇礼区人民医院历史上一年最多230多台手术,以摘扁桃体这种难度风险较低的手术为主,风险较高的三级手术数量很少,四级手术数量是0。”杨渝平说,接管6年后,去年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完成了1114台手术,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接近85%,医院的综合急诊救治水平和整体医疗能力均实现了质的飞跃。

曾经的县级二甲医院,经历了北医三院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后,获得了来自全社会的广泛认可。2020年12月,被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授予“中国冰雪运动员医疗基地”。2022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崇礼院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2023年3月,获颁“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

在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迎来巨变的同时,百姓们也见证着崇礼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迎来的“蝶变”。“我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进程感受很深。最早去崇礼的时候,单程开车走了3个多小时,如今高速公路更好走了。此外崇礼还通了高铁,现在坐高铁过去单程只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这让我们两地通勤的同事生活、工作更方便了。”杨渝平说。

“近年来,随着崇礼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京津冀游客出现在了崇礼街头。城市的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在崇礼,周围能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语言,崇礼变得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宋纯理感慨道。

发展

“输血”更要“造血”让资源配置得到最优解

在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的建设过程中,北医三院管理团队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思路进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动创伤)的学科建设和管理,通过技术引进、本地培养和教学、科研创新等方式,进一步加快推进以运动医学科、骨科、康复科形成的大专科和密切相关的小综合等特色专科的发展,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百姓医疗服务,尤其是冰雪运动损伤的救治提供坚实保障。

北医三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刘啸在崇礼院区任院长助理,在完成行政工作的同时,每周往返崇礼院区出门诊、做手术。

刘啸至今仍记得,2023年初的一天,一名运动员在崇礼训练时受伤,头颈部着地导致颈胸段骨折脱位,导致截瘫。如果发生在以前,这名运动员可能需要紧急转运去北京就医,路程要几个小时。

事发当天,刘啸正在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出门诊,救护车将这名运动员转运到院区后,他立即进行了评估并主刀为患者进行了手术,“得益于第一时间诊治,虽然他受伤非常严重,但术后仍获得了明显的神经功能改善,避免了神经不可逆损伤的发生。”

杨渝平说,不少人在滑雪运动中受伤后,都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距离当地最远的滑雪场,也只有20分钟车程。“这样近的距离,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疼痛的时间,并避免转运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第一时间抓住手术的‘窗口期’,让患者早手术,早康复。很多患者术后不但很快回归了正常生活,还重新踏上了雪道,再次享受到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

随着专业的医疗资源被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崇礼不但帮助了以前需要前往外地就医的患者,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就医。“有一次,一名广州运动员在当地受伤了,便来到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做了手术。去年的统计显示,我们的患者来自全国所有的省份,很多原本要去北京就医的患者,如今来崇礼接受治疗,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面临的医疗压力。”杨渝平表示。

此外,在刘啸看来,患者享受到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崇礼当地的医护人员也在北京专家的传帮带下,得以快速成长。在平时的工作中,刘啸会带领当地医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对他们进行操作指导,让当地医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手术初期的肌肉剥离步骤,刚开始当地医生会有一些不协调。但经过刘啸的指导,如今他们只需用原来一半的时间就能精细地完成剥离操作。“当地医生通过刻苦的理论和操作学习,基本功更加扎实了。”刘啸表示。

如今北医三院向崇礼院区派驻了10人的专业管理团队,开展现代化医院管理,并向崇礼院区派驻专家30名,占到崇礼院区医务人员总数的13.2%,涵盖崇礼院区全部核心科室,在崇礼院区提供和北医三院本部同质化的医疗服务。约20名来自本部的专家需要北京、崇礼双城服务,其他专家则常驻崇礼。

杨渝平表示,经过北医三院医护人员的培养,目前崇礼当地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他希望未来崇礼的医生能够参与介入到高难度的手术中,将“输血”变为“造血”,打造出一批属于崇礼的医疗精英团队。

与此同时,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还在积极地与张家口的多家医院开展合作与交流,将北医三院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张家口医疗机构。崇礼院区还建立起了巡回医疗队,走入乡镇中的卫生院、卫生室,开展教学授课活动,打通了北医三院医疗资源和当地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探索

希望通过科创中心开展冰雪运动相关医学研究

6年来,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22年,崇礼院区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第一定点救治医院,从冬奥会开幕至残奥会闭幕,全力护航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刘啸也在此比赛中担任冬奥会医疗保障专家。

2022年2月3日,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收到消息,一名日本运动员比赛受伤发生胸椎骨折。保障团队立即开展了救治工作,制定出最优化的手术治疗方案。2月6日,刘啸主刀,杨渝平等医生通力协作,完成了北京冬奥会正式比赛期间第一例外籍运动员手术。患者在术后第三天就能下地行走。

刘啸回忆说,其实日本的骨科医疗水平也极为发达,但听到北医三院团队介绍的手术方案后,患者及队医认可了北医三院的专业能力,决定留在崇礼接受手术,术后也对中国医生的手术水平给予了高度肯定。“这给我带来了很强的信心,让我在之后的工作中更自信、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

近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北医三院再次承担了中国代表团的医疗保障工作。“可以说,冬奥经验、崇礼经验,都是我们这次参与保障亚冬会的经验来源,让我们能更好地为中国健儿保驾护航,让他们没有负担地为国争光。”宋纯理说。

“有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后遗产报告》发布的7个赛后遗产之一。在冬奥经验和6年来不断积累的崇礼经验的基础上,目前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正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二期项目的建设工作。届时除了新建的综合医疗楼、运动医疗中心,崇礼院区还将迎来崭新的科创中心,承担北医三院部分科研工作。

“我们见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崇礼的冰雪产业给这座城市带来的蜕变。我们希望通过科创中心,开展冰雪运动的相关医学研究,进而助力当地冰雪产业加速研发,从而生产出更优质的冰雪运动护具。”杨渝平说,现在崇礼滑雪爱好者使用的运动护具几乎都是国外品牌。“我希望,借助多年来的崇礼经验,通过我们的研发,未来崇礼能诞生更多属于中国品牌的优质冰雪运动护具,让我们的医学知识不只为冰雪运动爱好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也让崇礼的冰雪经济迎来新‘蝶变’。”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