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马晖玲代表:探索现代种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5-02-23 10:11:52

原标题:【代表委员履职故事】马晖玲代表:探索现代种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马晖玲(左一)和团队专家观察苜蓿生长情况。(资料图) 受访者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甘肃,这片我深爱的陇原大地,有着独特的地貌,这里是饲草生产和荒漠化防治的关键区域。”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马晖玲深知,挖掘适宜草种是突破困境的关键,这也是她和团队的重大使命。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马晖玲在履职期间,面对西北地区干旱和荒漠化问题,发挥专业特长,与团队成员一起采用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航天育种等方法创制新种质,开展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等目标性状的苜蓿和生态草种新品系选育,努力挖掘优异性状突变体,这些突变体株系有望育成高产、优质、高抗的新品种。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马晖玲提交的关于健全完善苜蓿种子产业链条,拓宽乡村振兴有效途径以及关于将饲用小黑麦纳入国家粮改饲项目补贴范围的建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回应措施,引起了业界和社会层面的热烈反响。

2024年,甘肃农业大学高台牧草种业专家院在高台县揭牌成立,构建起了“科研院所 合作社(农户) 企业”的牧草“育繁推”体系。首席专家马晖玲说:“专家院聚焦牧草种子生产,通过科技集成与创新、示范推广,积极探索现代种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为提升高台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注入了强大动力。”

甘肃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平凉开展特色牧草新品种的适应性种植,经过20多年的科研实践,总结出适宜于在沟壑丘陵区推广的特色牧草种植模式,不仅可以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还能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饲草新品种。

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马晖玲将带着关于在平凉建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生态治理与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等5条建议,为生态修复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记者手记】

守护绿色的“逐梦人”

从关山脚下到河西走廊,再到秦王川,作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马晖玲又开始了第八个年头履职新征程,她的脚步从未停歇。

面对干旱少雨和荒漠化难题,马晖玲将生态修复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梦想的方向,一心想用合适草种打破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困局。每年全国两会,马晖玲提出的建议成果,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她为解决现实问题、谋求长远发展的建言献策。

在马晖玲代表等无数奋战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最前沿的草业科技工作者的拼搏下,我们看到绿色正逐渐覆盖曾经荒芜的土地,蓬勃发展的畜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马晖玲表示,她将履职尽责,发挥专业特长,全力关注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