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多家高校博物馆恢复开放
北京高校陆续进入新学期,众多校内博物馆恢复开放。记者发现,随着高校不断敞开校门,博物馆纷纷创新举措、优化服务,推出错时开放、增设讲解、简化预约流程等措施,向社会观众展示丰富而优质的馆藏资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刚刚迎来本学期首批校外观众。新学期,该馆调整开放政策:开放日上午接待校内教学实习,在此基础上错时向社会开放,每周一至周六下午,校外观众可预约进校参观。博物馆展厅占据了该校逸夫实验楼的整整3层楼,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4000余件地质展品,观众可以看到重达100多公斤的铁陨石、体长约25米的中加马门溪龙标本、采自珠穆朗玛峰顶的奥陶纪灰岩等稀有标本。
“没想到高校博物馆也有这么多珍贵展品!”大学生黄雯在朋友推荐下第一次走进地质大学博物馆,被各类展品深深震撼,“希望更多学校里的特色专业博物馆能开放,让校外观众一饱眼福。”
随着高校陆续开学,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等多家高校博物馆均已恢复开放,更多社会观众有机会一睹“象牙塔”里的宝藏。
面对客流,博物馆相关配套服务也正陆续配齐。
“这是一块直径12.5厘米的马宝,其实就是马的胃结石,在自然界并不罕见,但像这样又大又圆又亮的马宝就非常稀有了……”最近,一场讲解考核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进行,该校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生卢心毓大方自信地讲解展品,科普中医药知识。
该馆工作人员王志霜介绍,博物馆自去年10月经重整后开放,每周二到周日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为更好地服务观众,本学期起,该馆增设志愿讲解项目,新招募的40余名学生志愿者将上岗,每周六面向散客提供讲解服务。
高校博物馆还推出各类服务,为校外观众奉上文化大餐。北服民族服饰博物馆面向中小学开设社团课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清华科学博物馆等均建设了线上虚拟展厅,重点展品、历史背景等可一键获取。农大昆虫博物馆本学期将推出标本制作、知识竞赛、摄影作品展示等活动,邀请观众在博物馆里乐享自然美育课堂。(何蕊)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