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一线看发展|零碳园区建设记

发布时间:2025-02-21 21:08:15

 

  驱车进入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从高处往下看,连片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在蓝天下熠熠闪光。园区已完成1300kW屋顶光伏组件安装,220kV苍岭变电站建成供电,新建110kV园北变输变电工程完成调试,2025年新年伊始,片区加快统筹推进既有厂房、公租房、行政管理办公用房等改造加装屋顶光伏,推进新建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一体化,不断挖掘光伏绿色能源。

  2月5日,云甸片区举行零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包括污水处理厂等在内的四个项目动工兴建。楚雄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零碳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在能源和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方面都将更为严苛,将通过风光能源供给和中水处理回用等最终实现园区碳中和。在此之前,园区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已竣工投用,为园区交通建筑绿化协同降碳水平提升打下基础。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在绿色转型方面,“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首次被提出。而云南的探索走在前列——去年4月,楚雄高新区入选云南省首批5家建设零碳园区之一,先行先试打造零碳园区全国样板。零碳园区由“碳中和”定义基础上演变而来,要求园区运营过程中物理边界内企业直接排放、企业外购使用电力和热力间接排放、生产经营产生其它排放的所有碳排量全部中和,实现净零排放。零碳园区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战场,更是云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清洁、更高效、更具竞争力产业图景的重要平台。

  长达98米、重达27吨的风机叶片排列摆放在远景楚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一期项目的露天货场上,这是目前国内陆地风机叶片最长、发电性能更新优化的产品。2022年11月,远景能源(楚雄)智能风机叶片制造工厂建设项目正式在云甸片区开工,2023年6月第一支叶片生产下线,至今已累计生产风机叶片766支,可供约130万千瓦陆上风电使用,每年可生产绿电约31.2亿度,减少碳排放167万吨。不仅在云南落子生产线,作为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还与楚雄州人民政府、楚雄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在全省具有标杆意义的楚雄高新区零碳园区项目。“目前,由远景负责的园区能碳管理平台一期搭建正在加快推进,未来将成为园区能碳管理的智慧大脑,实现园区现有企业能耗、碳排在线监管,推动园区管理智能化转型。”远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由远景推进的云甸零碳园区一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绿电约2.5亿度。在云甸片区的零碳能源系统中,未来将在云甸园区周边50公里范围内,开发建设10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电站,建设储能电站,打造“源网荷储”区域新型电力系统,风电、光伏和储能所发电量的60%与云甸园区用电负荷进行匹配,剩余40%所发电量采取“在电力生产过多时出售给电网,需要时从电网取回”的合作模式,构建绿电直供+绿电交易多能互补的全绿电供给体系。

  “用绿色能源优势助力打造低碳零碳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园区,云南拥有突出优势。”楚雄高新区园区负责人表示,零碳园区建设目前没有成熟的国际标准,国内也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和可复制借鉴的建设模式,云甸片区在探索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成长挑战”,例如技术成本高,储能等关键技术尚未完全市场化,初期投资压力大;园区产业链协同不足,园区内企业低碳转型步伐不一,上下游碳足迹管理难度高等,下一步,云甸片区将在零碳能源系统、推进能碳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制造业、推广绿色低碳节能技术方面继续下功夫,完成 “双碳”目标下的园区转型实践。

  据省发展改革委介绍,去年以来,云南省以零碳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已启动10个省级零碳园区建设,还将扩大省级零碳园区数量,并积极争取国家零碳园区。列入首批零碳园区建设名单的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片区)、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祥云经开区均深挖优势资源,加快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绿色能源多能互补路径探索,不断夯实碳排放管理能力基础,提升交通建筑绿化协同降碳水平,全省零碳园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云南网记者 段毅 黄兴能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