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布一批通过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进民生福祉的典型案例。其中“加强特定群体权益法治保障——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民用航空局等部门采纳代表建议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贯彻实施”案例入选。
记者了解到,2024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特定群体权益法治保障的建议》《关于制定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指导意见的建议》,分别交由最高检、中国民用航空局等部门办理。
2024年4月至9月,最高检与吕世明就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公共法律服务进行对接,邀请吕世明赴广东调研残运会、特奥会无障碍检察公益诉讼专项工作,参加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规划、建设、启幕、主题馆日等工作。
在吕世明的持续关心推动下,最高检指导浙江杭州无障碍检察公益诉讼从先行先试逐步拓展深化,推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决定》,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诉讼监督、检察建议、支持起诉等方式,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进行法律监督。对违反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损害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提起公益诉讼”。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会同中国残联维权部、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等赴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6届会议期间在“高质量发展推动无障碍建设”主题活动中介绍中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司法保障、发展研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特别强调中国检察机关督促协同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共享美好生活贡献法治力量。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7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中国等国提出的无障碍建设促进所有人享有人权决议,这是联合国首次就这一专题通过决议,对我国加强相关领域理念引领、推动无障碍建设国际标准、促进老年人权利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民航局深入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展机场服务设施提升专项行动,从推动完善行业规范、健全技术标准、加强监督检查等多个方面,统筹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最高检等部门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同推动法律贯彻实施相结合,回应人民群众关切,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各环节紧密衔接促进法治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了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