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晋快评|泸州新规“禁食材”引热议:食品安全靠“堵”还是“疏”?

发布时间:2025-02-21 02:11:43

原标题:晋快评|泸州新规“禁食材”引热议:食品安全靠“堵”还是“疏”?

近日,四川泸州发布消息,新的《泸州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将于2月23日起施行。其中,“不得使用野生菌、发青发芽土豆、新鲜生黄花、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原材料”这一新规定引发热议。

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新的《管理规范》有着坚实的法律基础,这些高风险食品原材料,在学校食堂亦有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据医生介绍,四季豆未熟透会致中毒,严重者损伤脏器。

泸州新出台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引发了广泛讨论,尤其是“禁止使用野生菌、发芽土豆、新鲜黄花、四季豆等高风险食材”的规定,看似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实则暴露了管理思维的简单化和片面化。

食品安全固然重要,但“一刀切”的做法不仅难以解决问题,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禁止使用高风险食材的规定,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不愿意进行长期的宣传普及和职业教育,而是发一纸规定了事。”这种做法更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而非真正解决问题。

农村聚餐的食品安全隐患,根源在于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和加工条件不足。如果不从提升意识和改善条件入手,单纯禁止某些食材,只会让问题被掩盖,而非被解决。

另一位网友的调侃也值得深思:“那也应该禁止使用燃气、煤气罐。万一爆炸,容易造成团灭。”

这种讽刺虽然夸张,却点出了“一刀切”管理的荒谬之处。四季豆本身并无过错,问题在于加工方式。如果因为四季豆未煮熟会中毒就全面禁止,那么燃气、刀具甚至食用油都可能成为“安全隐患”。管理的核心应该是规范操作,而非简单禁止。

食品安全管理不能只靠“堵”,更要靠“疏”。与其一刀切地禁止某些食材,不如加强对农村聚餐的食品安全教育,普及正确的食材处理和烹饪方法。泸州的新规初衷是好的,但方法值得商榷。食品安全管理需要精细化、人性化,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只有真正从实际出发,才能既保障安全,又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舒心。(随心)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