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攀枝花市出台九条措施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任俊豪 摄影报道
2月20日,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会上,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对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九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进行了解读。
发布会现场
在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方面,《措施》中指出,要充分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优化环境准入。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的指导作用,在规划编制、项目选址选线阶段提前介入,指导实施单位和环评编制单位应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分析系统及手机端APP应用系统,研判规划和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符合性,提前识别解决环境制约因素,降低决策风险。
为助力重点项目快速落地、投产达效,《措施》提出,要全流程“专班服务”助力重点项目顺利落地。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一名领导、一名专家、两名服务专员,建立“服务专班”,推行重点项目“专员带办”制度,专人指导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手续办理,实现从项目招引到投产达效全流程跟踪服务。
《措施》还指出,要实施同类项目环评“打捆”审批压减资金人力成本,进一步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压减企业办理前期手续资金、人力成本;实施环评、排污许可、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三证联办”压缩办“证”时间,压缩企业办理手续时间;强化专家“点对点”技术服务助企纾困,加强技术支撑,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环保问题。
在优化执法监管方式上,《措施》指出,要为企业发展提供容错支持。主要包括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推行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帮助企业实行环境信用修复等三个方面。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攀枝花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将在执法过程中做好普法宣传,推动“五清单”顺利实施。通过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采取现场检查和远程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查,推动排污许可差异化执法监管,对守法排污单位减少现场检查次数。同时,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将在执法领域建立起“行政处罚 信用修复”同步推进工作机制,在纠正违法行为时,同时制发信用修复告知书,让企业以最快速度开展信用修复,推进合法合规经营。
近年来,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推行“正面清单”。目前,全市范围内有45家污染小、风险低、守法意识强、涉及民生保障的企业纳入了该清单。《措施》指出,今年上半年,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将对清单企业进行补充,建立攀枝花市“正面清单”企业培育库,给予市场主体在申报纳入正面清单企业上更多的支持。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非必要不开展现场检查,实现“无事不扰”。
对于统筹配置环境资源、保障重点项目总量指标,《措施》指出,由市级统筹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合理高效配置环境资源,优先保障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结合实际优化了新改扩建建设项目总量指标审核要求,按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大小,实施分类管理,对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单项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1吨,氨氮小于0.01吨的建设项目,免予提交总量指标来源说明,由市级生态环境局统筹总量指标替代来源,既保障环境总体容量可控,又减少项目申请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时,《措施》指出,要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一刀切”做法。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将过去一年两次申报评审调整为随报随审,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进行线上申报。同时,进一步优化了钢铁、水泥、焦化等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与绩效提升的衔接程序,将原来需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公示后才能开展绩效A级评定,调整为同步开展。
(来源:四川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