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国盛金控获批吸收合并子公司,国盛证券曲线上市

发布时间:2025-02-20 20:54:32

历时一年有余,国盛金控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国盛证券取得关键性新进展。

2月19日,国盛金控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核准,吸收合并国盛证券。吸收合并完成后,国盛证券解散,国盛金控名称变更为国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国盛证券”)。

这也意味着,此次吸收合并完成后,国盛金控更名后的新国盛证券,将成为江西省首家上市券商。截至2月20日收盘,国盛金控股价报收14.33元,收涨2.80%,总市值277亿元。

吸收合并历时一年获批

国盛金控吸收合并国盛证券从提出到获批历时一年有余。2024年1月12日,国盛金控发布《关于公司拟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告》,提出吸收合并国盛证券的计划。

国盛金控在上述公告中表示,完成吸收合并旨在聚焦证券主业,提升国盛证券的品牌效应优势,更好发挥国盛证券作为江西省属唯一证券全牌照企业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解决管理决策等流程过多的限制和制约;节约管理成本,有效提升管理与决策效率。

2024年8月,国盛证券提交上述吸收合并的相关申请材料;2024年12月,证监会正式受理相关申请;直至2025年2月19日,吸收合并事项获证监会核准。

根据国盛金控公告,吸收合并完成后,国盛金控将更名为“国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承接国盛证券的分支机构、业务及江信基金30%的股权。

此后,国盛金控及国盛证券还将完成变更工商登记以及领取新的业务许可证、修改公司章程、业务和员工的承继和接收等工作。证监会表示,国盛金控与国盛证券应当有序推进吸收合并工作,落实相关业务、客户及员工衔接安置方案,确保客户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妥善安置员工,维护社会稳定。

国盛金控表示,考虑到国盛证券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本次吸收合并不会对公司经营和合并报表当期损益产生实质性影响,不会对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资产、负债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近一年来,国盛金控股价频繁出现异动。Wind数据显示,2024年1月12日至2025年2月20日期间,国盛金控股价累计上涨56.10%,近一年证券行业涨幅为31.88%。

几经波折终实现“曲折上市”

回看国盛金控及国盛证券的发展历程,近十年可谓是几经波折。此次吸收合并完成后,国盛金控更名后的新国盛证券,将成为江西省首家上市券商。

公开信息显示,国盛金控前身为华身股份,于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早期主要从事空调等家用电器配线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015年,彼时在资本市场声名鹊起的杜力、张巍通过股权收购取得华声股份控制权,随后华声股份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等方式,收购了中江信托、赣粤高速等多名股东持有的100%国盛证券股权。

根据华声股份当时公告,2015年该公司下沉制造业务至子公司,逐步将母公司升级为控股管理平台。2016年,华声股份更名为国盛金控,杜力出任国盛证券董事长。

此后几年,国盛金控及国盛证券的发展并不顺利。因国盛证券业绩未达到收购对赌要求,国盛金控与雪松信托(原中江信托)陷入对赌纠纷。另外,旗下国盛资管多只产品以及国盛金控认购的信托产品等纷纷面临违约风险。2020年,因隐瞒实际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国盛证券以及国盛期货被证监会接管。

接管期结束后,国盛金控于2022年7月易主,江西省交投集团牵头江西国资收购国盛金控,国盛证券回归江西省属。

2024年7月,因国盛证券存在接管前未按规定如实报告股东实际持股比例,董事会、经理层人员超出授权履职,股票质押业务内控不完善和为股东的关联方提供融资,核心业务人员违反廉洁从业规定,授权未取得高管任职资格人员实际履行高管职务等情况,江西证监局对国盛证券采取了监管谈话和责令处分相关人员的措施。

近年来,国盛金控的业务收入主要依赖证券业务,江西国资接手后,该公司业绩有所改善。根据国盛金控此前公告,该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元至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国盛证券2024年未经审计财报显示,该公司实现营收17.89亿元,同比增长7.48%;实现归母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增长51.78%。

对于扭亏为盈原因,国盛金控表示,2024年债券市场持续活跃,该公司加大债券投资规模,同比投资收益大幅增加,经纪业务收入也有所增加。另外,公司强化成本管控,管理类开支有所下降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