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基层】云南凤庆:茶花朵朵春似海 “美丽经济”点爆乡村旅游
茶花朵朵春似海,凤庆县各大景区、大街小巷、花农庭院的茶花全面进入盛花期。茶花竞相绽放,红的红艳如火,粉的粉嫩如霞,红白相间的犹如玛瑙,一团团一簇簇缀满枝头。游客纷纷逐花而来,赏花游玩、拍照打卡,欢声笑语飘满山谷。
“看见这满山的茶花,让我这个外地游客感到非常震撼。”
“现在正是茶花开放的季节,我觉得来这采风拍照,非常出片。”
茶花盛开,美丽了山谷,醉了游客。
“这棵是‘凤羽茶花’,花期一般在40天左右,特点是花瓣淡粉色。”
“这棵是‘丹顶鹤’,因花瓣上有类似鹤顶的红色斑点而得名。”
“‘拉力皮特’树型好,易栽种,花瓣红艳紧致,呈牡丹形,又称‘花瓣王’。”
“来看这棵‘比尔大牡丹’,也叫‘牡丹皇后’,花瓣粉红色,花瓣直径可达18到20公分。”
游客到来,花农们高兴不已,不停地向游客介绍着茶花品种。
凤庆县凤山镇安石村、落星村、洛党镇箐头村、琼岳村等村因气候环境优越,村民历来有茶花培育种植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栽种茶花。“年前就有腾冲、重庆等地客户来预定茶花了,这几天正在紧张发货。”安石村民罗正介绍,他家每年茶花销售收入在20到30万。
近年来,凤庆县创新组织化发展模式,成立茶花协会和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 党支部 合作社(协会) 基地 农户”的组织化经营模式,采取利益分成模式跟花农进行合作,形成了一套可持续增收机制,带领全县茶花产业走上组织化发展“高速路”。同时,为进一步延伸茶花产业链,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茶花协会将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形成了集观光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举办茶花展览会、茶花文化旅游节等,单一型茶花产业正逐步升级为农文旅相结合的新兴产业,不仅提升了凤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元宵节刚过,“中国滇红第一村”茶花谷景区召开了“凤庆县2025茶花节元宵主题活动——中国滇红第一村就近务工薪酬发放暨入股分红现场活动”。活动在“古装穿越打卡茶花谷”、乐器现场演奏、时装表演等文艺活动中拉开帷幕,分红现场,一捆捆现金整齐的码放在桌上,村民们拿着身份证有序排队领取自己所得的薪酬和分红。
“这次分红是景区对我们的一种照顾,我们这些从本地走出去的大学生,能够在假期来做兼职锻炼,做一下返家乡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我们非常感谢。”杨涵是安石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她利用假期返乡在茶花谷兼职社会实践活动,还得到了一笔薪酬。据悉,“中国滇红第一村”景区带动区域内群众稳定就业32人,季节性务工116人,群众人均务工增收3万元,提供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岗位30个,发放大学生实习薪酬3.36万元。此次分红现场共发放土地入股分红、村民就近务工薪酬、2025年大学生暑期勤工俭学薪酬、员工春节加班及工资等共计43万元。景区2025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旅游消费收入78万,自2022年10月份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9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收入1330万。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元宵节第二天,凤庆县洛党镇箐头村石洞寺景区为期18天的“十里山茶·滇红凤庆”茶花节暨茶花交易博览会也落下帷幕。活动期间,在漫山遍野的茶花林间,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开展了红歌大合唱、农特产品大比拼、乡村广场舞大赛等文旅活动。洛党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挥茶花产业优势,通过政府搭台,积极推动全镇茶花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茶花带动乡村旅游,成为洛党的“致富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茶花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收入600多万元。
茶花绽放,春风拂面,凤庆县现已培育种植茶花品种380多个,其中本地品种80多个。“美丽经济”点爆乡村旅游,全县探索出了一条利用“美丽经济”推动产业升级、促农家门口就业增收、村集体可持续增长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2025年1月1日至2月16日,全县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同比增长5.1%,预计实现旅游总花费6亿元,同比增长5.2%。(杨永平 杨正荣 汤爱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