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解企业引种堵点和难点!这一做法为种业创新开辟“海南路径”
记者从2月19日举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第19批)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入选了新一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该模式的实施对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和南繁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促进效应?
2月19日上午,海南自贸港第十九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在海南省图书馆一楼东区举行。记者 李昊 摄
“当前,企业已成为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新兴力量,优质的种质资源是企业开展科研育种的关键生产材料。”据海口海关动植物检疫处处长李娜介绍,企业在开展科研引种的过程中,需要引进部分来自植物疫情流行区的种源,海关总署按照相关规定对这类引种实施特许审批,引种单位须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准文件或科学研究立项报告才能申请办理,而这样的科研立项门槛较高,企业在实际中很难获取,这成了企业在引种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堵点和难点。
为破解堵点,海口海关探索提出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新模式下,企业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提出立项申请,考核合格的由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出具科研立项证明,海关在特许审批的办理过程中认可此立项证明作为企业申请要件。同时,海口海关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建立中转基地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合作创新机制,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境外动植物疫情口岸联防联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实施多部门全流程监督管理,保障引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海口海关动植物检疫处处长李娜。记者 李昊 摄
该模式实施后,开辟了种质资源引进新渠道。新模式下特许审批的申请主体由科研院所、高校扩大至开展科技创新的企业,为企业自主科研项目引进优质种质资源开辟了新的路径,进一步拓宽了中转基地种企境外引种来源。同时,特许审批新模式为企业科研育种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创新要素,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
而且,特许审批新模式作为全国首创的制度集成创新举措,为中转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提供了政策支持,为种业创新发展开辟了“海南路径”。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集聚南繁产业企业2849家。中转基地累计引进各类优良动植物种质资源905批次、价值11.6亿元人民币。(汪慧)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