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陈欠水:“让更多群众看到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发布时间:2025-02-19 10:12:00

原标题:陈欠水:“让更多群众看到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东南网2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庄钊滢 通讯员 游雯星 黄秀红)

17日一早,惠安县辋川镇后坑村烧厝的一处山坡上,80岁的陈欠水跟在一辆三轮车后,走走停停。他帮着卸下胡萝卜叶喂散养各处的黄牛,不时与帮扶对象陈开进聊着家常。

“老陈像我的亲老爸一样。”陈开进满怀感激,陈欠水1998年首次走访了陈开进家,教他养殖家畜,帮他建起小楼,此后陈开进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打开鼓鼓囊囊的旧皮包,陈欠水翻出了一叠分类为“后坑村8组”的“惠安县残疾人基本情况登记表”。记者在一页泛黄的纸张上看到了当年的情况:28岁的陈开进与妻子均身患残疾、没有经济来源,家中幼子年仅3岁。

“帮扶,首先是帮助发展生产、解决温饱,其次要解决‘住’的问题。”自198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陈欠水数十年如一日从事帮扶事业,致力于让帮扶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村里没有人不认识陈老。”说起日前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的陈欠水,后坑村党总支书记吴亦文告诉记者。

“走这么多路,干这么多活,不累吗?”下坡时,记者忍不住发问。可陈欠水却表示,这只算日常行程的“开胃菜”。他常去的黄塘镇,车站到村子相距近4公里,需步行40分钟前往。

早年间,自行车、水壶、皮包是陈欠水的下乡“三宝”。后来,下乡途中的一场车祸,导致他的左腿被打上9根钢钉,无法再骑自行车。他便拎起一包一壶,依靠公共汽车和步行,继续开展走访,足迹遍布惠安、泉港等地的295个乡村。

“通过全面走访,了解帮扶对象所思所想所需,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陈欠水家中留存了近千本“民情日记”,囊括了28年间的走访情况、心得,以及“陈欠水扶贫助弱”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记录和每周工作安排。

“随时服务”是陈欠水的帮扶宗旨。喂牛时,不时有求助电话打来。其中一名是他在小岞镇入户筛查时确认符合免费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陈欠水立刻联系眼科医生郭与实,向他说明情况。

“这些年,我们从陈老身上学到很多。”郭与实介绍,在陈欠水全面而细致的进村入户筛查中,众多白内障患者得以重见光明。带着陈欠水开具的字条,无须挂号就可看诊。

“帮人要动脑筋,帮人要帮到底。”不论是市场上牛羊肉价格趋势,还是白内障等疾病知识,陈欠水都信手拈来。为了鼓励贫困户种植果树,他还曾专程前往福州采购橄榄树苗,去安溪讨来无籽的柿子树苗。迄今,他已扶持困难家庭1300多户,帮扶人口达5100多人。

“陈老经常找我交流如何帮助村里的困难家庭‘更上一层楼’。”吴亦文表示,村里计划提供更多岗位,帮助他们自力更生、增加经济收入。

“洒下心血铸真情。”采访期间,陈欠水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开国少将王直将军给他的题字。春节期间,他也不曾休息,为孤老残疾人及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和年货。“只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党员。我想让更多群众看到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陈欠水说。

(庄钊滢 游雯星 黄秀红)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