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陈逸飞逝世20周年:回顾其文化艺术遗产展览

发布时间:2025-02-18 14:46:48

2月17日,艺术家陈逸飞的作品《我的邻居》漂洋过海,从伦敦来到上海,在众人见证下开箱。这件作品创作于伦敦,描绘了陈逸飞位于浙江镇海的祖宅一隅,承载着艺术家对故乡深切的回忆和情感。而今,作品回到上海,是为了4月26日的展览“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

陈逸飞(1946.4.14~2005.4.10)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投身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并取得世界性影响的杰出艺术家,他在绘画、电影、时尚、环境设计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距离2005年陈逸飞去世已有20年,即将于浦东美术馆举行的“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将以此为契机,全面回顾其艺术成就。

本次展览囊括了诸多陈逸飞最为知名的杰作。2月17日,馆方公开了《开路先锋》《黄河颂》《仕女与鸟笼》和《我的邻居》等四件陈逸飞的代表性油画作品,分别展示了他在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

《开路先锋》和《黄河颂》是陈逸飞早期奠基性作品。《开路先锋》(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藏)创作于1971年,是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创作的第一幅工业题材绘画。作品以工农兵为主题,生动刻画了工人阶级筑路铺轨、迎难而上的英勇形象。《黄河颂》(泰康保险集团收藏)是陈逸飞基于钢琴协奏曲《黄河》所绘制的著名红色主题油画,于1972年完工。画中描绘了一名手持步枪的红军战士伫立于黄河岸边,眺望远方,在他的背后是蜿蜒的长城。陈逸飞采用了宽银幕般的电影式构图,以恢弘的尺幅呈现了黄河的大气磅礴。

《仕女与鸟笼》(私人收藏)创作于1992年,是陈逸飞归国后“海上旧梦”系列的标志性作品之一。画面中的人物为陈逸飞所塑造的经典仕女形象之一,兼具现代与古典的独特风格。《仕女与鸟笼》整体质感细腻静谧,散发着上个世纪胶片电影般的朦胧之美。陈逸飞于同年拍摄了与绘画系列同名的电影《海上旧梦》,由此可以看出陈逸飞绘画创作与电影实践之间的共生关系。近期,陈逸飞的“海上旧梦”系列也在热门影视作品《繁花》中亮相,重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据悉,展览将包含近百件作品,分为四大主题板块。第一板块将聚焦于陈逸飞早期创作与第一阶段的经典作品,呈现其浪漫和英雄主义情怀。第二板块会呈现陈逸飞如何在不同文化之中找到自己的独特表达,并以“水乡”系列和“音乐人物”系列赢得世界艺术舞台的认可。第三板块将展现陈逸飞回到上海发展海派绘画,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包括“仕女”系列和“西藏”系列。最后一个板块以陈逸飞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贡献与深远影响为核心,涵盖了艺术家在电影、时尚、媒体等领域的创新尝试。

九十年代初,陈逸飞提出了“大美术,大视觉”的理念,将视觉艺术的各个门类融会贯通。他涉足影视行业,以导演身份先后拍摄了《海上旧梦》《人约黄昏》《逃亡上海》《理发师》等四部电影;他创建的服装品牌“Layefe”首次将“时装”的概念带进中国;他所创办《青年视觉》杂志成为当时年轻人的艺术时尚“启蒙”;他设计的公共艺术雕塑《艺术之门》是泰康路艺术街区的地标。这个时期的陈逸飞突破了纯艺术与应用艺术的界限,把美学思想带入到日常生活中。

陈逸飞的上海故事还伴随着浦东的发展历史。他深度参与了改革开放后浦东新区的建设工作,牵头规划了多个位于浦东的公共艺术项目。其中,坐落于世纪大道的《东方之光》以古代计时用日晷为原形,如今已成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雕塑之一。他还参与到城市文化的顶层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前期策划。在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中,陈逸飞留下了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