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石桥村:七彩村庄迎客来
石桥村草莓 供图
富民县永定街道南营村委会石桥村因独特的彩绘风景、四季果园和乡村产业,被游客称为“七彩石桥”。近年来,石桥村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拓宽村民致富渠道,过去的“空壳村”发展为“百万元实体村”。
草莓产业是石桥村推进产业振兴的一个重要支点。“以前村民主要种玉米,每亩收入约1000元。”村干部胡蔼玲介绍。2013年,南营村开始种植草莓,并成立富民九峰草莓产销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 家庭农场”模式,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我种草莓已有四五年,目前种了20亩,每年收入20万元左右。”村民杨清林说。村集体经济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更增加了村民的土地流转收入和劳务收入,拉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农家乐等发展。
从种植草莓开始,村里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发展特色农业,陆续种植了红李、食用玫瑰等作物,村民收入翻了好几番。
走进石桥村,一面面彩绘墙点缀在村子的各个角落,让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我们村子被称为‘七彩石桥’,粉红、湖蓝、柠檬黄……整个村庄从房屋到景观都融入了色彩。”南营村党总支书记杨云介绍,彩绘墙不仅扮靓了村庄,还让村子成了“网红打卡点”。
2015年,南营村党总支发动石桥村党员带动54户村民入股510万元,成立了富民南西桥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品牌,以“村党总支 村民入股 政府投入 公司运营”模式打造南西桥生态休闲园,建设集民俗文化开发、乡村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体验、康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康养基地。
如今的石桥村,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四季水果畅销市场,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振兴道路越来越宽。
云报全媒体记者 熊明
龙陵勐糯镇:种好黄瓜助增收
黄瓜丰收 供图
眼下,龙陵县勐糯镇海头村的黄瓜大棚内,翠绿的黄瓜挂满藤蔓,处处弥漫着黄瓜的清香。
“黄瓜生长周期短、采收时间长。今年黄瓜长势喜人、品质上乘,预计将会迎来新年的第一个丰收季。”种植户连国庆看着眼前的黄瓜笑着说。
勐糯镇党委副书记匡源国介绍,海头村结合实际情况,与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黄瓜种植。当地建设大棚66个、种植黄瓜200余亩,采用黄瓜和苦瓜套种的模式,保证大棚全年利用、农户全年增收。黄瓜成熟期能带动海头村5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连国庆以提供土地、土地租金、劳力等方式入股合作社,由公司赊垫物资、提供技术,并以每年10%进行成本回收。在黄瓜管理方面,浇水和施肥都由滴灌系统解决,农户只需要打杈修枝,做好管理。“政府牵头引进这个项目,为我们降低了投资风险,增加了收入。”连国庆说,“今年我家种植了4亩黄瓜,现在已采摘5吨多了,每吨能卖4800余元。”
勐糯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郑亚羽介绍:“我们采用‘龙头企业 村办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方式,实行种苗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农业投入品统一、品牌统一、市场统一的‘五统一’合作模式,确保产品质量好、销路通、利润大。预计带动29户农户户均增收10万余元,合作社收入80余万元。”
下一步,勐糯镇将继续发挥区位、土地、资源、气候优势,全力促进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升、效益不断提高,真正让蔬菜产业成为引领农业规模化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样板产业。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李江涛
澜沧上允镇:“百天”马铃薯产值高
采收马铃薯 供图
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院士研究生培训班学员周学珍家的田地里,周学珍正和家人忙着将刚挖出来的马铃薯分拣、装袋、搬运,一个个黄澄澄的马铃薯映衬着丰收的喜悦。
“我家种了16亩马铃薯,这个产季亩产近3吨,批发价每公斤3元。这批马铃薯上市早,淀粉含量高、品质好,而且个头、形状俱佳,很受消费者欢迎,每天拉1吨去街上都不够卖。”周学珍高兴地说,她家种植马铃薯已经五六年了,今年价格特别好。2024年10月初,周学珍家种下了“德薯7号”“德薯72号”“红薯88”等多个品种,经过100多天的精心管护,终于在春节前后错峰上市,产值预计可达15万余元。
周学珍是上允镇上允村下城一组的村民,过去家里的田地只种植蔬菜和水稻。后来,周学珍打听到朱有勇院士团队到澜沧县办培训班,不仅包吃包住包教种马铃薯的技术,还免费发马铃薯种薯,周学珍赶紧报名参加了培训。从“院士班”学习回来后,周学珍转变种植思路,通过机械化管理、科学化种植,上半年种植水稻、下半年种植马铃薯,闲置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增收的渠道也多了起来。
近年来,上允镇立足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积极探索发展特色种植业,大力推行“多产业 ”高效轮作。通过引导群众盘活土地、流转土地,利用农作物采收后的冬闲农田,瞄准冬种粮食作物的空缺,促进一田多收,让冬闲田转变为“增收田”,助力上允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上允镇种植冬季马铃薯400余亩、油菜1400余亩,大葱、茄子、卷心菜、辣椒等冬农蔬菜3000余亩。
云报全媒体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鲁昱颖 周丽青
永胜片角镇:地热经济火“出圈”
当地群众自营的温泉度假村
永胜县片角镇达旦河沿线地热资源丰富,自然溢出的热泉星罗棋布,成为片角镇发展旅游的天然宝藏。鲁地拉电站的建成,使得涛源镇、片角镇一带金沙江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观,山水相依,美不胜收。
凭借资源优势,片角镇精心打造了热河红、适度居等10多家温泉产业实体,大力发展温泉旅游度假产业,这些度假地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环境清幽宜人,建成后迅速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前来康养、度假。
来自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游客覃芳是片角镇的常客,今年已是她第三次组团来此康养。“每次都会停留两三天。在这里不仅能享受温泉带来的惬意,还能欣赏旖旎的金沙江风光,品尝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覃芳说。
乡村康养旅游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片角镇结合黑山羊、鸡、肉牛养殖,以及野山药种植业等特色产业,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菜肴。其中,片角热河野山药、热河大肥羊、热河野生菌等菜品,就地取用新鲜食材,采用独特烹饪方法,深受游客喜爱。
热河红温泉庄园负责人胡兴洲介绍,热河村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冬天气候温润,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来此过冬。“不少旅居客一住就是1个多月。从春节前开始,前来康养旅游的人便络绎不绝,客房天天爆满,以本地食材为主的热河野山药等特色菜肴备受追捧。”胡兴洲说。
目前,片角镇共有50多家餐馆、民宿,每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万志菊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