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苗圩:固态电池技术尚未成熟,量产仍需时日

发布时间:2025-02-17 23:46:03

“从目前全球固态电池研发进展的情况来看,固态电池技术工艺还没有成熟,大体上2027年前后才能实现小批量生产,距离大规模的量产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表示。

固态电池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其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被认为是下一代电动车动力电池的技术方向。现阶段,固态电池在技术指标上领先于三元锂电池。

从当前产业布局来看,多家国际车企均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布局,并加大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投资。不过,目前还未看到量产固态电池搭载在汽车上。丰田预计在2027年到2028年固态电池进入实用化阶段,2030年以后大规模生产,三星预计在2027年开始量产。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多家车企陆续公布其固态电池量产的时间表,中国一汽首席科学家王德平透露,自2014年启动研发的全固态电池项目将于2027年实现小批量应用,始终围绕整车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透露,比亚迪计划于2027年前后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将实现该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固态电池领域存在三大主流技术路线,包括聚合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以及硫化物固态电池,这些技术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所采用的固态电解质类型。目前,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主攻硫化物的路线,正开展20安时样件的试制,预计在2027年小批量生产。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当前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要聚焦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以比能量40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为性能目标,确保2027年实现轿车小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规模量产。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方面,目前众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小批量供应能力,需要重点攻克大规模生产工艺,目前全固态电池的主体电解质逐渐聚焦于硫化物的技术路线,包括丰田、本田等外资车企,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吉利等中国企业。

欧阳明高预测,2025年~2027年,开发石墨/低硅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以200~300Wh/kg为目标,攻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打通全固态电池的技术链,三元正极和石墨/低硅负极基本不变,向长寿命大倍率方向发展;2027年~2030年,开发高硅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以400Wh/kg和800Wh/L为目标,重点攻关高容量硅碳负极,面向下一代乘用车电池;2030年~2035年,以500Wh/kg和1000Wh/L为目标,重点攻关锂负极,逐步向复合电解质(主体电解质 补充电解质)、高电压高比容量正极发展(高镍、富锂、硫等)。

不过,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解决技术、工艺和成本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认为,高能固态电池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如何进一步提升固态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与锂金属和高比能电极材料的匹配性,并构筑相容稳定的固界面。目前,固态电池的研究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还需解决尚存的诸多基础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从而不断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发展。

“在成本方面,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单体成本大体是每瓦时0.5元左右。而固态电池在没有大规模量产的前提下,成本相对较高,仅材料成本每瓦时在2元以上。一个100度的电池包仅材料成本已经超过20万元,还远高于现有液态电池。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很可能是在市场上共存关系,而非取代。”苗圩表示,全固态电池还需要两到三年才可以量产,此前部分企业宣布已经量产装车的固态电池大部分是半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仍然属于液态电池的范畴,不能与固态电池混为一谈,绝不是液态电池随着电解液液体的减少就可以发展成为固态电池,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